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加里普拉斯(ID:garyplus10086),作者:加里Plus,原文標題:《5000字系列 | Casper私有化 美版衣二三破發 DTC又不香了?》,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DTC鼻祖、號稱顛覆牀墊產業的產品和模式、投資人一度排隊下跪送錢、奧斯卡影帝小李子和美國李玉剛Adam Levin頂流明星加持背書、風頭一時無兩的現象級美帝新消費品牌Casper,不到半個月之前,一則公告讓這個資本市場消聲已久的品牌重回大眾視野。
然而,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Casper宣佈,其同意被投資機構Durational Capital收購,並私有化退市。
這距離Casper上市,還不到2年的時間。這次收購的價格,被定在了每股6.9美金,摺合公司市值大概3億美金不到一點。這個價格,已經算是比較慷慨,6.9美金的股價,相較公告發出的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有着94%的溢價,相較30日均價也有將近80%的溢價。
反過來説,這意味着在交易宣佈之前,Casper的市值只有1.5億美金上下。
這個估值,也是讓除了種子輪的投資人有點盈利之外,其他全部被埋,而且是深埋。
無獨有偶,另一個也是最早一批的DTC品牌,曾經國內創業公司“衣二三”的美國老前輩Rent the runway(簡稱RTR),在今年10月底登錄納斯達克之後,已然破發。目前市值9.4億美金,距其2019年最後一輪F輪融資投後10億美金的估值也倒掛了。
所以,DTC從人人叫好,到如今被二級市場教做人,這個模式到底為什麼經常被二級市場所拋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DTC的發展?
一、啥是DTC
投資人/媒體一向喜歡造詞、造概念,為了讓一個淺顯易懂的東西看起來更高級。DTC就是其中一個。
正所謂,世界上本來就有DTC,但以前從來沒這麼叫過。當投資人/媒體説的多了,就自然有了這個詞兒。
DTC,或者叫D2C,是“Direct-to-consumer”的簡稱,也就是“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意思。
DTC指代的更多是一種銷售渠道,或者一種營銷模式,讓消費品品牌可以直接觸達最終消費者,最終消費者也可以在這些品牌的官方網站或者自營線下品牌門店(主要是線上)完成消費和購買。
與之相對的,是傳統的分銷模式,品牌通過各級代理商進入各種渠道以達到廣泛覆蓋的目的,品牌跟消費者的鏈接是單向的,甚至是有隔閡的,簡而言之是Brand to B 再 to C (B2B2C),渠道/中間商可以賺差價。
但DTC這種模式,説白了一直都存在,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比如傳統運動品牌Nike/Adidas,也都有在採取這樣的方式做生意,只不過這種模式/渠道只佔他們銷售的一部分。
DTC的興起大概是2010年前後,一批類似warby parker、dollar shave club、everlane、casper、allbirds等線上起家的/品類極其聚焦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比較創新的品牌開始出現,也因其在各自細分的小圈子裏面積累起來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這個模式慢慢開始發酵、乃至大火,DTC模式的創業公司也開始受到投資人的追捧。
DTC品牌都有一些共性,比如基本都是新的創業公司、沒有歷史包袱,比如都是從互聯網起家而非線下傳統渠道,比如大多數都是選擇了大的行業賽道里面的細分品類,比如都是依靠產品創新和極致性價比切入市場,再比如都是主要通過數字營銷進行產品的推廣和獲客等等。
看到這裏,是不是感覺有些熟悉的味道?這不就是現在國內新消費品牌的國外翻版嗎?把“DTC”換成“新消費品牌”來理解,一點兒沒毛病。
所以你就懂了,DTC已經開始從一開始所代表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模式,演變成了現在新消費創業品牌的泛指。
二、老牌DTC都咋樣了?
1. Casper
品牌Keywords:盒裝牀墊 mattress in the box、極致性價比、內容營銷花式引流、100天試睡。
融資&估值:
上市前完成了5輪融資,一共融了3.4億美金。
2019年完成pre-IPO融資,估值投後11億美金。
2020年上市,融資1億美金,市值6億美金。
2021年11月私有化價格3億美金,私有化之前1.5億美金。
業績:
營收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從FY2017的2.5億美金,增長到了FY2020的5億美金,三年翻了個倍。
但是,問題就出在增收不增利,並且也沒有什麼盈利的跡象和預期。Casper 正常化調整後的淨利潤從FY2017到FY2020,基本在虧損4500~5800萬美金之間波動。毛利率還算穩定,在50%上下波動個1~2個點。所以説,每年的增長都拿來投放燒錢了,反言之,增長是由營銷和投放驅動的。
更可怕的是,Casper的經營性現金流還保持着每年4000多萬美金的淨流出。根據最近一期的財報,公司賬上現金只有4300萬美金了,還不夠燒一年的。而且這二級市場的股價,也沒有什麼再融資的功能了,私有化可以説是無奈之舉。
2. Allbirds
品牌Keywords:AKA 硅谷足力健、創新材料羊毛鞋、明星背書帶流量、ESG環保可持續。
融資&估值:
上市前完成了7輪融資,一共融了2億美金。
2020年完成pre-IPO融資,估值投後17億美金。
2021年完成納斯達克上市,融資3億美金,市值25億美金。
業績:
營收增長並不快。公司從2018~2019年,營收增長了超過50%。但2019~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營收只增長了10%上下。1H20到1H21營收增長26%。對於一個2億美金上下營收規模的start up來講,這樣的增速並不好看。
相比Casper,Allbirds的虧損相對來講還算可以。2019年虧損約1500萬美金,2020年虧損2600萬美金。Non-GAPP口徑下調整後EBITDA,2019年虧損130萬美金,2020年虧損1500萬美金,2021年上半年虧損600萬美金。
經營性現金流層面,2019年竟然是正數4萬美金(也就算現金流平衡),2020年負3500萬美金,2021年上半年負2300萬美金。上市完成後,公司賬上會有超過3億美金的現金,再燒個兩三年不成問題。
3. Warby Parker
品牌Keywords:眼鏡免費上門試戴、暴利行業的極致性價比、流量和品牌並重、開啓線下渠道建設。
融資&估值:
上市前完成了9輪融資,一共融了5個多億美金。
2020年完成pre-IPO融資,估值投後超過30億美金。
2021年完成納斯達克上市,走的是direct-listing,沒有通過IPO融資,市值45億美金。
業績:
營收方面,2018到2019年增長30%,2020年受疫情影響幾乎沒有增長,2021增長33%。可以看出來如果沒有疫情增長,公司30%的topline增長還是可以完成的。
淨利潤方面,2018年淨虧損2300萬美金(-8%淨利率),2019年盈虧平衡,2020年虧損5600萬美金(-14%淨利率),2021年上半年虧損700萬美金(-3%)。其實公司看上去已經開始有盈利模式了。公司non-GAAP調整後EBITDA一直保持盈利,2021年上半年已經達到7.4%的non-GAAP adjusted EBITDA margin。
經營性現金流層面,2019和2020年都是淨流入的,2021年上半年淨流出500萬美金左右,總體來講還算比較健康,也可以看出來公司燒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PS:你大爺還是你大爺,WP作為DTC鼻祖,筆者還是比較看好其未來的發展的。
4. Rent the runway
品牌Keywords:共享衣櫥、線上服裝租賃、會員付費制。
融資&估值:
上市前完成了13輪融資,一共融了5個多億美金。
2019年完成F輪融資,估值投後10億美金。
2021年完成納斯達克上市,融資3.57億美金,市值20億美金。
業績:
營收方面,2021年同比下降超過40%到1.36億美金,2021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
淨利潤方面,2020年淨虧損1.5億美金,2021年淨虧損1.7億美金。
經營性現金流方面,2020年淨流出3800萬美金,2021年淨流出4300萬美金。IPO之後公司賬上應該還有4億多美金的現金,也夠再燒幾年了。
5. Hims & Hers
品牌keywords:互聯網健康品牌、聚焦年輕人、男女客羣兩手抓。
融資&估值:
上市前完成了7輪融資,一共融了2個多億美金。
2019年完成C輪融資後,估值投後11億美金。
2021年通過SPAC完成納斯達克上市。
業績
營收增長超級猛,2018年2700萬美金,2020年1.49億美金,年複合增長136%,並且近三年以來每個季度都環比增長。2021年收入指引預計2.6億美金。2020年毛利率74%。
淨利潤方面,正常化調整後的淨利潤2018年虧損4700萬美金,2019年虧損4500萬美金,2020年虧損1100萬美金。
經營性現金流方面,2018年淨流出5700萬美金,2019年淨流出7500萬美金,2020年基本平衡,但2021年前三季度淨流出3100萬美金。公司賬上還有2.5億美金左右,也還算比較安全,如果股價不再惡化,利潤和現金流能變好一點,未來還是有再融資的可能性。
7. 其他
AWAY :網紅行李箱,2019年完成1億美金融資,投後估值15億美金。疫情之下,出行受限,這兩年應該不好過。
Dollar Shave Club: 訂閲制男士護理品牌(主要是剃鬚刀),2016年被聯合利華收購,對價10億美金。
Harry's :也是一個剃鬚刀品牌,2020年原本要被Edgewell(傳統個護上市公司,市值24億美金)以13.7億美金收購,但最後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反壟斷為由叫停。2021年3月,完成新一輪1.55億美金融資,投後估值16.55億美金。
Glossier :網紅Emily Weiss自創美妝品牌,美國版雪梨,2021年7月完成E輪融資,投後估值18億美金。據説2019年營收1億美金,毛估估2021年2~3億美金。
別的也不多説了,DTC品牌太多,大多數也不值得去深入研究。
三、DTC到底行不行
屁股決定腦袋。行,還是不行,取決於你是誰和身處什麼位置。
作為消費者,沒毛病,一切市場經濟規則範圍內的商業競爭,對消費者都是利好。比如平台經濟燒錢補貼薅羊毛,比如DTC品牌帶來同等價位產品的更好體驗等等。
作為一級市場投資人,尤其是VC,靠着DTC品牌在傳統品牌佔據市場主力的某一細分品類,幾年時間迅速撕開一道口子,完成零到一,甚至一到十。VC憑藉品牌初期的爆發式增長和估值的迅速提升,還是會有比較好的收益,起碼是賬面收益。
但是作為中後期PE,想靠DTC賺大錢,不太現實。起碼目前上市的幾家DTC品牌,後面幾輪的投資人大部分收益無幾,甚至虧損。
二級市場投資人,更是有着“誠實的身體”。營收和利潤,有其一都不行(太多公司增收不增利,或者收入滯脹虧損收窄乃至盈利),股價直喊爹,二級市場投資人必須要是營收利潤雙增長,才會給你捧上天,甚至捧到一個看不懂的估值。
所以問題就來了,DTC模式到底make不make sense,DTC品牌到底是估值泡沫還是會發展成為偉大的公司?
以筆者淺見,討論兩點。一,存在即合理。二,冪次分佈。
存在即合理。
説到底,DTC確實解決了很多傳統品牌歷史遺留的問題。比如,分銷鏈路過長,加價倍率高。比如,不掌握消費者數據和直接反饋,產品痛點難以解決,消費者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比如,傳統品牌老化,滿足不了年輕人的個性化和情感需求。比如,傳統品牌與消費者溝通方式單一,DTC品牌利用互聯網和數字營銷花式互動。
所以,DTC品牌作為行業的鯰魚,把行業的momentum重新攪動,引領和推動行業創新,這個是絕對應該給予肯定的。從這個角度上,DTC makes sense。
冪次分佈。
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二八法則或者二八定律。對於幾乎所有的行業或者商業模式,能成的絕對只是少數。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氣氛組,能陪跑半程都已經是不錯的成績,陪跑全程、堅挺不死基本也都能混到行業頭部了。
前文也講了,幾乎所有的DTC品牌,碰到的問題都很相通。比如細分品類天花板低、燒錢換增長、前期爆發增長、後期增長乏力、產品解決癢點非痛點、傳統品牌下場收編等等。
看了一圈這些DTC的公司,頭部的收入規模基本都在2~3億美金量級,再往上走,已有的打法和營銷方式的效率都在降低。硬抗,只能更加入不敷出。所以,這些人家也都在各顯神通,擴渠道的擴渠道,擴品類的擴品類,但是,效果貌似並不明顯。
但是,也並非沒有亮點。前文分析過的Warby Parker,線下店就開的挺成功,目前已經有150家門店了,並且每年計劃新增30~40家。翻翻他們招股書可以瞭解到,疫情之前2019年,WP線下渠道銷售佔比已經達到65%。也難怪WP 2019年可以盈虧平衡,這兩年的現金流也是比其他DTC品牌好出一大截。
除此之外,品類的特性也直接決定了創業公司的未來、甚至結果。Casper、RTR在筆者看來都屬於一般的品類。牀墊復購率和消費頻次都低,這種產品其實本質上需要高價和高毛利。非要走性價比和低毛利,本身就有點“抵抗地球引力”。RTR服裝租賃,核心能力是運營。前端需要研究用户喜好(千人千面需要超級規模、小平台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後端需要聯合品牌(對品牌的議價能力有限),兩頭受屈,做起來挺不容易。
所以呢,説目前絕大多數DTC品牌是估值泡沫應該沒什麼問題,目前這些選手距離成為偉大的公司更是遙不可及。或許,像Dollar Shave Club賣身成為大品牌集團的一部分也不失為一種還不錯的選擇。
總結
絮絮叨叨,又寫了五千來字。看起來,海外DTC也好、中國新消費也好,套路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找到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融資 - 產品迭代 - 融資 - 投放買增長 - 前述n個循環 - 試圖尋找盈利模式 - 找得到盈利模式 - 成了 - 找不到盈利模式 - 黃了。
以筆者粗淺的判斷,DTC更適合品牌作為渠道之一,而且是個重要渠道,來獲得消費者的直接信息反饋,來打破曾經的信息孤島,讓品牌不再摸石頭過河。
但如果把DTC當做核心的商業模式,或者唯一銷售渠道,如果不解決自然流量獲客和產品過於細分的問題,其發展的瓶頸會很快出現,並且難以形成可靠的盈利模式。
在熱衷追逐DTC/新消費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百億營收規模的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一批傳統“老消費”在如此龐大的營收基礎上還能穩定增長,他們成功的經驗和方法可能更值得去研究和借鑑。
好比炒股票,短線爆炒可能會帶來幾倍浮盈、但更多是紙上富貴。資本市場賺錢最多的,一定是長期主義的價值投資。
期待見證更多信奉長期主義的品牌的勝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加里普拉斯(ID:garyplus10086),作者:加里Plus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