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觀察君 來源:金融觀察家
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恆大系股價全面“崛起”。港股中國恆大,跳空高開直接拉漲19%,相比低點恆大股價幾乎翻倍。
這一切得益於....哦,你懂的。不管中間怎麼回事,結果嘛。
首先是數千億戰投資本的入股,本來是債權人,直接搖身一變成“股東”,等於恆大直接少了近千億債務。其次是恆大系的物業、汽車子公司要拆分上市,到時候又一大筆錢入賬。
哦,皆大歡喜?可能吧。看戰投協議簽訂的時候有人的臉色...
不過好歹恆大算是徹底打破謠言,成功“出圈”。上演了次大逆轉。
地產圈最近可謂事情頗多,恆大的事情剛剛過去,泰禾又出波折。
泰禾、萬科,出現變數
萬科想不想注資泰禾?這麼長時間了,説是海益要注資也沒動靜。
我想答案是很明確的,不太想,最多在不影響自身前提下給點幫助。但是,如果泰禾條件夠優惠的話,萬科也不介意注資泰禾。
在2020年半年報業績會上,萬科總裁、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表示:
萬科參股泰禾最終能不能做成,取決三個要素:一,泰禾的生存意識,它的求生欲到什麼程度;二,金融機構對泰禾的理解,泰禾是過度負債,最後要麼集體沉船,要麼集體上岸,目前金融機構共識正在達成;三,看福建省政府、金融辦,對它下轄企業碰到這樣問題,政府以什麼樣姿態與智慧方案做應對。
鬱亮表態説:從萬科而言,特別不希望行業出惡性事件。關於泰禾,在保護好萬科利益前提下,我們力所能及幫助一些困難企業。
我的理解:1,看泰禾能付出的代價;2,要麼生,要麼死,等機構達成共識;3,看地方政府的態度,我們也在等着政府決定。
9月30日,泰禾發了一個公告。公告中表示,最終與萬科能否合作存在不確定性。與萬科股權轉讓協議條款未全部滿足,萬科無意終止協議。
按萬科和泰禾7月30日籤的《股份轉讓框架協議》,泰禾投資擬將其持有的19.9%股份轉讓給萬科旗下海南萬益,轉讓價款合計24.26億。
但現在萬科模稜兩可的態度,或為市場期待馬上落地的合作蒙上陰影。泰禾好歹也算次頭部,出了問題影響也不小。
一連串,利空?!
其實樓市最近接二連三的利空,已經在向我們透漏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一,有媒體報道,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落實“三道紅線”。試點房企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控股、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陽光城。
比預期推遲2年,有點利好。但這對各頭部房企講,依然是艱鉅的任務。
二,監管要求各大銀行控制新增貸款中房地產貸款比例,不能突破30%。接近或者突破上限的部分銀行放貸額度緊張,開始鼓勵客户提前還貸。
新增貸款100萬,最多隻能有30萬用於房貸,這不僅是對房企融資,對銀行業務也是重大打擊。看看最近這兩天的銀行、地產就懂了。
越是依靠房貸的銀行,槓桿高的房企,股價就跌的越慘。根源就在在這。
三,越來越多的城市推行“交房即交證”——開發建設單位在辦結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並交房同時,辦理好不動產登記證書(即房產證)。
長沙是最新出台政策的城市,在長沙之前,有江蘇、浙江、山東、廣西等。
這是好事,對購房者的利益是一次重大保證。避免了有房沒證被抵押。對房企就不那麼友好了,堵了他們藉助賣出去的房產抵押的路。
四,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強樓市調控,但調控更多的是打擊炒房熱度,而不是為了降房價。勉強理解為利空,但更多是為了穩房價。
都老套路,去年到今年政策邏輯,套路幾乎沒變過。就是為了穩。
雖然看似利空挺多,但從HD事件來看,國家還是希望樓市穩住的。
從這一點看,泰禾雖然問題重重,但最終可能還是會盡力去幫助泰禾。但泰禾沒有許老闆的能耐,可能最終付出的代價會有點大。
這樣損失的是泰禾黃其森自己的利益,對購房者和社會來講其實還好。
泰禾想要的生存意識,它的求生欲到什麼程度?這話説得還不夠明白?
結語
無論是恆大謠言,還是泰禾資金鍊“斷鏈”,本質都是國家政策的市場反應。
國家正去槓桿,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槓桿,因為它們已經危及到了社會經濟。到了不得不去的地步,所以,即使影響到了頭部,國家的決心也沒有變過。因為不去的結果可比倒幾家企業嚴重的多。
這麼多房企去年,今年出問題,主要原因:1,本身槓桿高;2,借債瞎借,利率高;3,瘋狂抬價買地,抬高地價。
而現在,國家先是堵住了信託投資房地產,隨後堵住了境外發高息債的門路,最後還給銀行下了死命令。這就導致房企難加槓。
難繼續加槓,借新還舊的同時,自然以前借的錢就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借的越多,現在就越難。尤其是最近央媽還在從市場上往回購資金。甚至還有個金融會議,專門提到了關於銀行的“大而不能倒”。
國家決心前所未有,以前繁榮時期被掩蓋的問題接下來勢必接踵而來。所以,接下來再誰誰誰爆出來問題,也別驚訝更別過度憂慮。
國家既然做好了去槓桿的決心,那麼就一定有針對此後果的託底計劃。
接二連三的地產圈大事件,讓大家現在有點一驚一乍都。要我説,放寬心,雖然對銀行圈和地產圈,最近很多政策都有點針對他們。但對我們講,很多反而是利好政策,我們要明白一點:去槓桿的真正受益者反而是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