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永輝超市發佈了史上首份月度經營數據公告。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永輝超市實現營業總收入20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左右,其中,同店增長約1.6%;實現經營性淨利潤7.6億元左右。
發佈公告以後,即便在大多A股股價下跌的背景下,永輝超市股價卻有明顯回升。但在今年的1月底,永輝超市還公告其2021年歸屬淨利潤預虧39.3億,這也是永輝超市上市十多年來的首次虧損。
最近一年,永輝超市的“日子”並不好過。面對互聯網電商的快速發展,線下商超受到巨大沖擊,永輝主動改變策略,發力線上。2021年永輝超市全年科技投入6.7億發力生鮮電商和數據化零售,但線上業務最終虧損8.4 億元。永輝超市還採取“調結構降庫存保市場”的策略來應對疫情和競爭者的衝擊,這使得其年度總體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3.8%、毛利率同比下降2.4%。雪上加霜的是,永輝持有的金融資產在二級市場的公允價值經歷了2020年度較大的漲幅後,在2021年有較大幅度下跌,這使得其2021年利潤預計減少6億。
一直以來,生鮮作為永輝的主要利潤來源,奠定了其崛起之路。2000年,永輝超市抓住農改超(農貿市場超市化運作)的機遇,將生鮮農產品引進現代超市,以高頻、剛需的生鮮吸引客流量,進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永輝模式”持續至今,憑藉生鮮,即便在疫情之下,永輝受到的衝擊也比其他的線下商超小。但冷鏈物流的發展,使得線下購買生鮮不再那麼“剛需”,“永輝模式”似乎開始遭受挫折。同時,社區團購的發展,也使得永輝引以為傲的“物美價廉”在互聯網巨頭的“燒錢補貼大戰”中不再優勢明顯。
面對激烈的競爭,永輝超市在思考自己的轉型之路,開始起效仿Costco、山姆的倉儲店模式。但永輝超市要走的,卻是平價倉儲店的道路。
Costco、山姆等會員倉儲店,其內在邏輯,還是依靠會員費這套盈利手段。會員倉儲店能提供的是高品質的商品和優質的線下服務體驗,憑藉會員費的利潤,商品可以做到更低的價格,而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又反過來吸引消費者辦卡,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閉環。由於會員服務吸引的是中高產消費者,因此會員倉儲店可開在遠離市區的地方,這也縮減了其租金等成本。
但永輝超市卻似乎只是簡單地把倉儲和商超的位置放到了一起,並不採用會員模式,主打的是平民化的、對居民來説交通便利的商超。這都是永輝超市在沿襲其過往發展的舊思維模式。傳統商超起家的永輝,核心客羣一直是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大眾消費者,如果貿然開始收取會員費,更可能的結果是超市流失大部分客户,最終使得效果適得其反。
再者,如果是傳統的平價商超,其多而雜的商品也似乎與會員倉儲店通過精選商品吸引會員的方式背道而馳。這不僅限制了永輝超市的利潤率,也使得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難使其真正轉型成精品會員店。
由於各巨頭之間的“燒錢大戰”正在逐漸降温,永輝的生鮮“基本盤”也開始幫助永輝擺脱泥潭,這也是永輝2022年前兩個月業績漸好的原因之一。其先前線上的佈局,也在逐漸顯示出作用。如此看來,永輝超市的業績回暖,似乎也不是轉型倉儲式貢獻的。相比山姆、Costco這種已形成成熟穩定的、低價的國際供應鏈的倉儲會員制頭部企業,永輝超市的供應鏈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關注的是,永輝的高層對永輝超市未來的發展模式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堅持認為永輝要發展 “到家業務”,但其兄張軒寧則偏向“餐飲+超市+APP”的模式。內部戰略的割裂直接催生了永輝買菜和永輝生活兩個業務雷同、相互內耗的APP。戰略的搖擺不定,或許也是永輝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因此,永輝的“倉儲化”轉型,究竟是未來可期的“陽謀”,還是“跟風”、讓商超披着“倉儲店”外皮的草率決定,還需要時間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