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永辉超市发布了史上首份月度经营数据公告。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20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同店增长约1.6%;实现经营性净利润7.6亿元左右。
发布公告以后,即便在大多A股股价下跌的背景下,永辉超市股价却有明显回升。但在今年的1月底,永辉超市还公告其2021年归属净利润预亏39.3亿,这也是永辉超市上市十多年来的首次亏损。
最近一年,永辉超市的“日子”并不好过。面对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线下商超受到巨大冲击,永辉主动改变策略,发力线上。2021年永辉超市全年科技投入6.7亿发力生鲜电商和数据化零售,但线上业务最终亏损8.4 亿元。永辉超市还采取“调结构降库存保市场”的策略来应对疫情和竞争者的冲击,这使得其年度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3.8%、毛利率同比下降2.4%。雪上加霜的是,永辉持有的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的公允价值经历了2020年度较大的涨幅后,在2021年有较大幅度下跌,这使得其2021年利润预计减少6亿。
一直以来,生鲜作为永辉的主要利润来源,奠定了其崛起之路。2000年,永辉超市抓住农改超(农贸市场超市化运作)的机遇,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以高频、刚需的生鲜吸引客流量,进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永辉模式”持续至今,凭借生鲜,即便在疫情之下,永辉受到的冲击也比其他的线下商超小。但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线下购买生鲜不再那么“刚需”,“永辉模式”似乎开始遭受挫折。同时,社区团购的发展,也使得永辉引以为傲的“物美价廉”在互联网巨头的“烧钱补贴大战”中不再优势明显。
面对激烈的竞争,永辉超市在思考自己的转型之路,开始起效仿Costco、山姆的仓储店模式。但永辉超市要走的,却是平价仓储店的道路。
Costco、山姆等会员仓储店,其内在逻辑,还是依靠会员费这套盈利手段。会员仓储店能提供的是高品质的商品和优质的线下服务体验,凭借会员费的利润,商品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而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又反过来吸引消费者办卡,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由于会员服务吸引的是中高产消费者,因此会员仓储店可开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这也缩减了其租金等成本。
但永辉超市却似乎只是简单地把仓储和商超的位置放到了一起,并不采用会员模式,主打的是平民化的、对居民来说交通便利的商超。这都是永辉超市在沿袭其过往发展的旧思维模式。传统商超起家的永辉,核心客群一直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大众消费者,如果贸然开始收取会员费,更可能的结果是超市流失大部分客户,最终使得效果适得其反。
再者,如果是传统的平价商超,其多而杂的商品也似乎与会员仓储店通过精选商品吸引会员的方式背道而驰。这不仅限制了永辉超市的利润率,也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使其真正转型成精品会员店。
由于各巨头之间的“烧钱大战”正在逐渐降温,永辉的生鲜“基本盘”也开始帮助永辉摆脱泥潭,这也是永辉2022年前两个月业绩渐好的原因之一。其先前线上的布局,也在逐渐显示出作用。如此看来,永辉超市的业绩回暖,似乎也不是转型仓储式贡献的。相比山姆、Costco这种已形成成熟稳定的、低价的国际供应链的仓储会员制头部企业,永辉超市的供应链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关注的是,永辉的高层对永辉超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坚持认为永辉要发展 “到家业务”,但其兄张轩宁则偏向“餐饮+超市+APP”的模式。内部战略的割裂直接催生了永辉买菜和永辉生活两个业务雷同、相互内耗的APP。战略的摇摆不定,或许也是永辉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永辉的“仓储化”转型,究竟是未来可期的“阳谋”,还是“跟风”、让商超披着“仓储店”外皮的草率决定,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