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基金公司佈局股票ETF產品線的節奏大幅提速,但新發股票ETF整體呈現“增數不增量”的特徵,平均單隻發行規模較去年大幅縮水。
業內人士認為,股票ETF在認購端的降温或受市場環境、產品數量、業績表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接下來該趨勢可能會延續。隨着同一賽道ETF數量的增加以及產品線更全面鋪開,未來公募在ETF領域的較量將更加激烈。
年內ETF新發數量達83只
進入2021年以來,公募對股票ETF的熱情有增無減。Wind數據顯示,按照基金成立日期統計,截至5月14日,年內新發股票ETF數量(除QDII基金外)達到83只,已超過去年全年82只股票ETF成立的成績,佈局節奏顯著加快。
整體而言,公募佈局ETF的領域更趨於細分化。比如化工、遊戲、有色金屬、稀土、光伏、金融科技、遊戲、畜牧等細分主題ETF全面開花。此外,寬基ETF方面也有新品出現。例如於今年2月份成立的匯添富中證滬港深500ETF,是首隻對中證滬港深500指數進行跟蹤的ETF產品。
就基金管理人而言,華夏基金年內佈局的股票ETF最多,達到7只。華夏基金在ETF領域一直佔據着領跑位置,今年生物科技ETF和新能源80ETF等相繼發行。另外,易方達基金、國泰基金、華寶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也在積極佈局ETF產品。
上投摩根基金此前發佈的《2020中國ETF投資趨勢白皮書》指出,從個人投資人來説,國內投資人更喜歡行業主題,使用ETF主要為了參加細分的板塊行情,是波動率的偏好者,所以選擇ETF產品的時候最關心行業主題的投資前景和基金規模。
對於股票ETF的井噴式發行,深圳一位公募指數投資部人士表示,“發行提速的背後,是審批的提速。證監會官網數據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5月14日,共有上百隻行業主題ETF基金產品獲批。而去年1月至11月底,只有不到20只行業主題ETF獲批。一方面,伴隨着公募基金產品註冊機制的優化,包含股票ETF在內的四大常規產品發行審批進入快速通道,基金註冊節奏明顯提速。另一方面,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的同時,被動投資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催生了更多細分行業指數投資的需求。”
首募規模大幅縮水
儘管隊伍快速擴容,今年以來新發股票ETF的募集規模卻顯著縮水。截至5月14日,年內股票ETF成立數量與2020年全年幾乎持平的同時,整體新發規模驟降一半,由1038.93億元縮水至519.04億元,下滑50.04%。
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今年以來股票ETF首募規模的縮水,與市場環境緊密相關。由於今年春節後股價大跌,而後轉向震盪,新基金髮行整體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ETF發行市場同樣如此。今年前兩月ETF基金成立約佔前四月該類產品發行總規模的6成以上,而進入3月以來,ETF發行難度明顯加大,產品扎堆延期募集。3月、4月成立基金合計規模隨之鋭減,僅佔不到四成。”
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就不同時間區間的發行情況看,對比前兩個月12只產品超10億元、合計超350億元的首募規模,3月以來年發行的44只產品中,僅兩隻股票ETF成立規模超過10億元,其餘均低於10億元,大多數基金的募集規模在2億元的成立線附近,累計規模約為169.32億元。次新ETF基金剛成立便遭遇市場調整,整體業績不佳,同樣對後續產品的發行造成負面影響。
深圳一位指數基金經理認為市場上的資金是有限的,而市場調整之際ETF的發行節奏卻在加快。ETF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券商,因此對市場比較敏感,在基民情緒偏謹慎的震盪調整期便會銷售“遇冷”。
“另一方面,新發ETF基金同質化嚴重。僅針對某一超級細分賽道,就有數只ETF基金佈局。如果這些瞄準同一細分方向的ETF新品集中發行,當然不會取得好的發行成績,在市場波動較大時更是互相形成‘擠兑’效應,攤薄了發行份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ETF基金多是在某一板塊快速上漲期申報及獲批,待進入發行通道時,板塊行情已不在,這種時間差也導致了發行難度上升。”他補充道。
有業內人士指出,行業、主題類ETF穩步擴容的背後,也出現一些新的趨勢。例如超級細分領域的ETF甚至出現基金產品比指數成分股還多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的最終結果便是“一條賽道僅剩一隻產品存活”。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