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場再度“變臉” 基金經理撓頭:給我整不會了!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我最近都想讓投資人贖回我的產品了,感覺自己不會做投資了,太難了!”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近期頗為苦惱。

  在今年年初,談及今年的投資主線,公私募大多心屬大消費和成長板塊。不過春節過後,市場再次應驗了“測不準”原理,大消費進入調整期,而醫藥、新能源、週期板塊輪流登台,行業和風格的多次切換令人疲於應對。

  近日白酒股的觸底反彈和週期板塊的大跌,再次打得很多基金經理措手不及。面對“調倉”還是“堅守”的“靈魂之問”,多位基金經理直言:“好迷茫,都快給我整不會了。”

  市場 “變臉”太快

  “我最近真的心理壓力很大,倒不是因為基金淨值回撤太嚴重,而是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或者説框架產生了一些懷疑。”近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頗為坦誠,聊起了投資上的一些苦惱。

  該基金經理直言:“年初確實覺得消費行業比較貴,所以我提前從消費切換到了週期板塊,但是春節後不僅消費股在消化估值,週期板塊也跟着下跌。於是一季度末我買了一些港股並抄底白酒龍頭,沒想到由於政策和宏觀經濟等因素,二三季度我的部分持倉標的明顯回調,同期表現亮麗的週期板塊又不是我的強項,所以相當糾結。這兩天白酒股集體反彈,但我並沒有看到明確的經濟數據或業績好轉跡象,這行情真的把我整不會了,感覺切換太快,漲跌也很迅猛。”

  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快速的行業輪動和風格切換確實讓不少基金經理左右為難。

  數據顯示,食品飲料板塊在4月和5月的漲幅均超過10%,一時間備受關注。不過,7月食品飲料板塊的下跌讓人猝不及防,當月跌幅超過了14%。

今年以來食品飲料(申萬)指數走勢

  而在食品飲料上演“過山車”行情的過程中,週期板塊一騎絕塵,有色金屬行業7月和8月漲幅均超過20%。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日週期板塊快速陷入調整,而消費板塊則顯觸底反彈之勢,貴州茅台9月27日漲幅高達9.5%。

今年以來有色金屬行業走勢

  看穿迷霧再進攻

  在基金經理開始陷入迷茫和困惑之時,不少人選擇了小幅減倉或適當放緩建倉節奏,以期獲得更高勝率。

  數據顯示,9月份上市的股票ETF普遍建倉節奏較慢,上市前平均倉位僅20.37%,相比8月份有所下降,其中行業類主題ETF上市前平均倉位更是不足15%,還出現了3只ETF在臨近上市時仍是零倉位。

  從處於建倉期的公募基金來看,截至9月27日,400多隻基金成立以來的平均最大回撤僅為3.09%,這意味着其建倉節奏較慢,或仍在等待相關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百億級私募倉位也顯著回落。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百億級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8.81%,環比此前一週下降2.4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減倉幅度創下了今年以來周度減倉幅度的最高水平,減倉之後的百億級股票私募倉位指數也是今年以來首次跌破80%。

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

  滬上某頭部私募近期在給投資者的週報中曾提到:“對於我來説,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穿迷霧進行佈局,當我認為看不清楚的時候就稍微休息一下,確定性來臨的時候再進攻,我不希望被市場牽着鼻子走。”

  一位私募研究員也分析稱:“今年以來很多主觀多頭百億級私募表現不盡如人意,在國慶節前需要做出結構性的調整,或為控制淨值波動進行倉位管理,因此倉位顯著下降,但這並不意味着對市場悲觀,而更多是為了備戰四季度。”

  緊跟消費行情還是暫時觀望?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這兩天,基金經理們又迎來了新的難題:消費板塊的反彈能否持續?週期板塊的回調是“假摔”還是行情的尾聲?

  從部分基金經理的觀點來看,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分歧正在加大。

  某頭部私募掌門人分析稱,從經濟數據來看,PPICPI剪刀差正在擴大,也就是説消費端價格下行、生產資料端價格上行。這一趨勢將使得消費相關行業面臨較大困難,所以消費行業的上漲有可能是短期現象。畢竟資金對於消費領域的減倉也已經基本到位,一些事件性正面因素會快速帶動股價上漲,後續行情能否持續還需要看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目前公司不會過多參與消費板塊投資,而是重點關注製造業中的細分行業龍頭。

  星石投資則認為,消費細分領域有望漸次修復,存在一定的相對優勢。原因在於,從半年報來看,交運、休閒服務和紡織服裝等消費行業淨利潤增速改善明顯,已經率先出現景氣度向好的跡象。另外,隨着國內企業盈利改善向居民收入傳導,共同富裕政策以及聚焦於民生剛需的產業政策逐漸落地,大概率會有更多消費的細分領域迎來景氣度的改善。

  從龍虎榜數據來看,機構對於白酒板塊的判斷尚未達成一致,參與意願也較低。

  比如,數據顯示,五糧液27日漲停,深股通買入19.21億元並賣出10.28億元,龍虎榜中僅出現兩個機構席位,其中一個買入2.65億元,另一個賣出4.02億元。瀘州老窖亦以漲停收盤,龍虎榜中出現兩個機構賣出席位,共賣出4.56億元。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