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顧天嬌
閲讀所需約7分鐘
今年8月初,市場監管總局開始針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商立案調查。沒過多久,市值260多億的上市公司富滿電子就遭到LED電子顯示屏廠商藍普視訊實名舉報,被指涉嫌壟斷、“惡意”漲價。
富滿電子的主要產品涵蓋電源管理、LED屏控制及驅動、MOSFET、MCU等芯片,其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39%,淨利潤同比增長1212%,毛利率則從2020年的26%增至52%。
因此富滿電子被舉報後立即陷入輿論旋渦,被認為這一輪業績暴漲建立在了“吸血”下游的基礎上,對此富滿電子則回應稱“價格(變動)是市場行為”。
事實上,根據美國金融科技企業SIG的跟蹤報告,在7月,全球芯片採購從下單到取得交貨的前置時間已拉長至20.2周,比前月增加逾8天。
全球芯片短缺問題仍在惡化,交期拉長導致的漲價問題短期內難以改善,而這其中MCU又是漲價幅度最高的。報告顯示,MCU短缺情況在7月加劇,等待到貨時間達到26.5周,遠遠高於一般須等待的6-9周。
照此趨勢,國內MCU廠商在今年的業績或將超出預期,那麼哪些廠商將會明顯受益呢?
“大腦”越來越貴了
上游產能緊張,經銷商漫天要價。
MCU其實就是單片機,又稱微控制器,它被看做設備的“大腦”。
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全球MCU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尤其車用MCU的短缺,給汽車廠商帶來不小的麻煩。
此前,瑞薩工廠遭遇大火連累通用汽車持續減產;而近日,馬來西亞的感染人數屢次創下新高,致使意法半導體的工廠多次被迫關停,進而導致汽車電子廠商博世也陷入多類芯片斷供的窘境。
如果説海外廠商漲價是因為工廠生產能力趕不上客户的需求增長,加之大宗商品普漲影響下的成本上漲,國內廠商則不太一樣。
與海外龍頭採用IDM模式不同的是,國內企業普遍採用fabless模式,多數依賴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而去年以來代工廠普遍漲價30%以上。在全球極缺產能的背景下,國內MCU廠商的產能和成本都受到上游的挾制。
當然,對於MCU廠商來説,這也並不算是大的問題,畢竟可以將成本的上漲轉嫁給客户。
根據產業跟蹤數據,多數MCU廠商在近9個月裏有過兩次調價,每次幅度在5%-20%之間,合計上漲幅度在20%-50%這個區間。
然而,如果按照這樣的調價趨勢和價格,並不會在銷售端出現上漲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情況。實際上這一輪MCU芯片被炒作,少不了經銷商的推波助瀾。
從經銷渠道價格來看,多款MCU型號價格上漲6-10倍。根據正能量電子網的數據,在本輪漲價潮之前,STM32及GD32通用MCU渠道價格維持在5-10元區間,20Q3後,STM32通用MCU部分型號渠道價格上漲至55-70元,兆易創新GD32部分型號渠道價格上漲至25-30元,有的甚至飆漲至60-70元。
在MCU芯片行業,將大部分產品賣斷給經銷商再銷售給客户,小部分採用直銷,是種常見的模式,因為MCU產品型號眾多且下游為長尾市場,藉由經銷商可以為客户提供更多的工程服務支持,也更有利於市場開拓及小客户培育。
這本來是有利於MCU廠商發展的,只是在缺貨行情下被“妖魔化”了。經銷商出現結構性的囤貨或者炒貨情況,又加劇了下游客户對缺貨的恐慌程度,於是紛紛加大對MCU備貨,放大了供需缺口,渠道端出現價格暴漲的情況。最終使得下游的芯片客户苦不堪言。
當監管開始打擊“炒芯”時,對市場會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不過對於相關MCU廠商來説影響不大,縱然產品在市場上暴漲幾十倍,錢也不會流入他們的口袋,而現在部分經銷商不當行為被打擊,這塊的收入也不會因此減少。
國內細分領域龍頭
中穎、兆易重工控、消費電子,比亞迪在車用MCU上優勢明顯。
不同於國外市場發展較成熟,瑞薩、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和微芯,CR5集中度超75%,在我國情況則要“糟糕”一些,因為國內企業目前除了來自MCU的收入較少,整體格局也十分分散。
MCU雖然是種核心器件,但是貨值相對不是太高,市場規模也不算大。2020年全球MCU市場規模約為160億美元,中國MCU市場規模約為260-270億元。
這也就意味着在這一領域很難孕育大規模的公司。
從幾家國內已上市廠商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2020年MCU帶來10億元以上收入的家數為零,中穎電子和兆易創新分別收入9.5億元和7.6億元,復旦微電、芯海科技、樂鑫科技、富滿電子等收入均不到2億元。
其中,比較有國產替代潛力的廠商主要是中穎電子(300327.SZ)、兆易創新(603986.SH)和比亞迪(002594.SZ)。
中穎電子主要產品為工業控制MCU,應用在家電領域和電動自行車領域。2020年其MCU芯片毛利率為41.62%,近三年毛利率逐年降低,這和公司產品主要為8位MCU,定位偏中低端有關係。
由於我國較早地控制住疫情,國內家電廠商“出海”非常順利,由此導致中穎電子的家電主控芯片供不應求。另外,中穎電子的客户是國內電動自行車的龍頭控制器廠家,受電動自行車的銷量增長及新國標正式落地影響,這部分的芯片銷售增速較快。
兆易創新定位於高端產品,下游對應工控和消費領域,一直對標意法半導體來佈局自身產品線。它的優勢在於GD32作為國內32位通用MCU領域的主流產品,有28個系列360餘款產品供市場選擇,適用於工業自動化、人機界面、電機控制、光伏逆變器、安防監控、電源管理、智能家居家電及物聯網等領域,下游非常廣闊,收入提升空間大。
另外,2020年兆易創新毛利率為47.61%,近三年逐年上升,它的技術領先,國產替代速度較同行會更快。
在最難突破的車用MCU領域,國內不乏優秀的挑戰者。
早在2007,比亞迪就進入MCU領域。目前除了擁有工業級通用MCU芯片、工業級三合一MCU芯片、電池管理MCU芯片,還能夠量產車規級8位MCU芯片、車規級32位MCU芯片等系列產品,自2018年開始批量裝載在比亞迪全系類車型上。
因此,比亞迪不僅是車規級MCU芯片廠商,還是供應鏈自主可控的IDM廠商,並且從芯片到整車製造構建了完整的產線,這也是保障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壓過特斯拉的重要“法寶”。
與比亞迪的春風得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斯克8月中旬還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瑞薩和博世是汽車供應鏈上“最大的問題”。
截至今年5月底,比亞迪車規級MCU量產裝車已突破1000萬顆。如果按照比亞迪2018年到2021年5月底總銷量約160萬輛計算,平均每輛車配備自產的MCU數量在6.25顆,遠低於一般汽車需配備的約50顆的數量。這意味着比亞迪的MCU無論是內供還是外銷都還有巨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