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政府面臨多重挑戰 本報駐柏林記者 謝 飛
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自民黨)12月7日在柏林正式簽署聯合組閣協議,新一屆德國政府誕生。8日,來自社民黨的奧拉夫·朔爾茨在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全體會議投票中當選新一任德國總理。如何帶領德國解決面臨的諸多挑戰,尤其是實現經濟平穩復甦,是擺在新政府面前的難題。
作為傳統制造業強國,德國製造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較大。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10月份德國製造業訂單數環比下降6.9%,這已經是德國製造業訂單數3個月內兩次環比下滑。而此次下滑幅度較大,此前專家預測10月份訂單數僅下降0.5%。
從數據上看,德國製造業企業國外訂單數總體下降13.1%,其中來自歐元區國家的訂單減少3.2%,非歐元區國家的訂單大幅減少18.1%。與此相比,德國國內訂單數不降反升為3.4%。這也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捲全球,對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各國需求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與訂單數下降不同的是,德國製造業產能卻出現明顯提升。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德國製造業企業產能環比增長3.2%,較此前預期有明顯提升。分析指出,德國汽車工業復甦明顯加速是帶動製造業產能增加的主要動力,德國汽車企業10月份產量環比增長高達12.6%。
專家分析認為,10月份德國製造業數據並不足以讓人過分樂觀。一方面,新一波疫情再次席捲歐洲,德國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全球範圍內受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影響,再次升級防疫措施,對本已不暢通的物流造成新的衝擊。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芯片等價格居高不下,德國製造業企業依舊面臨嚴重的供貨瓶頸。這些因素相互疊加仍將對德國製造業復甦產生持續影響。
不久前,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已將今年德國GDP增速下調至2.7%。今年3月份該委員會的增長預期尚為3.1%。德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也相應將今年的增長預期下調至2.5%。
去年受疫情影響,德國經濟同比下滑4.9%,當時德國政府及大部分專家均認為今年將實現較強勁的復甦。但事與願違,接連不斷的疫情及全球供應鏈瓶頸給德國製造業等支柱產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德國經濟回暖。
對於明年經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日發佈報告稱,2022年德國將有望實現3.9%的經濟增長。分析認為,對2022年德國經濟增長應當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受供應鏈瓶頸和通貨膨脹等多重因素影響,德國經濟仍將繼續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較高風險。與經合組織相對謹慎的預期相比,德國國內的預期則要樂觀不少。目前德國聯邦經濟部和經濟專家委員會對明年德國經濟增速預期分別為4.1%和4.6%。
在就業方面,德國憑藉相對穩定的經濟形勢和靈活的紓困政策較好地穩定了疫情衝擊下的勞動力市場。在去年失業率升至5.9%之後,今年德國失業率有望回落至5.7%,並於明年繼續降至5.1%左右。疫情以來,德國迅速啓動了短時用工制度,配合較大力度的紓困財政補助,給企業減輕了不少負擔,使其能夠儘可能多地保留工作崗位。
應對氣候變化也是新政府的重要職責使命。由於綠黨的重視,環保相關政策預計將是新政府優先着手事項。據報道,新政府計劃在“理想情況下”將淘汰煤電的期限從2038年提前至2030年,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從當前設定的65%提高到80%。新政府還將引入“氣候檢查”機制,即政府各部門在審查法律草案時都會把對氣候的影響和是否符合氣候目標納入考量。但如何在推動減排、改善民生、提升德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等方面進行平衡,也考驗着新政府的能力。
此外,在新能源產業和數字化領域,各界都對新政府能否實現突破並取得明顯進展拭目以待。
謝 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