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怎樣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化解三重壓力,從四個層面發力穩預期
記者:今年,我們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壓力從何而來?
寧吉喆:今年以來,面對各種外部挑戰,我國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預計全年能夠實現年初確定的GDP增長6%以上的預期目標;據國際經濟組織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8%左右。
同時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既有全球疫情不斷蔓延與世界經濟復甦不均衡、發達經濟體流動性氾濫、國際能源資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疊加的影響,也有國內疫情散發、局部地區洪澇災害衝擊的擾動,還有我國經濟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凸顯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的影響,以及一些具有收縮效應政策碰頭的制約。
記者:化解三重壓力,如何穩定市場預期?
寧吉喆:穩預期主要從四個層面發力:
穩預期,要穩經濟、穩產業。必須採取有效政策措施,振興投資、振興工業,切實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一方面,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紮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沿江高鐵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補齊燃氣管道、防災減災等領域短板,系統治理城市內澇,統籌推進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推動工業經濟運行振作起來。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着力夯實經濟發展的根基。
穩預期,要抓重點、解難題。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穩價。針對各類供給衝擊,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二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落實好即將出台的擴內需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補齊基礎設施網絡空白,佈局一批新型基礎設施。持續培育消費熱點,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推動醫療健康、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三是着力推進惠企紓困。
穩預期,要補短板、保安全。在糧食安全方面,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持續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在能源安全方面,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加強煤炭、電力、天然氣等供應保障。推動全社會加強節約用電用能。先立後破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繼續發揮煤炭、煤電的調峯和兜底保供作用。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着力打通產業鏈突出瓶頸制約,集中力量解決汽車等領域芯片短缺問題。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
穩預期,要揚長處、增信心。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完善的配套能力、便利的基礎設施網絡、豐富的人力資源、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豐富的調控經驗和較大的政策空間。發揮好這些優勢,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實現穩和進的良性互動,狠抓政策落地見效
記者: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在實施各項政策、推動各項改革時,如何實現以穩促進、以進固穩?
寧吉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是要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通過把握好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的時度效,實現穩和進的良性互動、動態平衡。
一是要積極出台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在宏觀政策方面,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用好投資政策和消費政策工具。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落實好今年即將進一步縮減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繼續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持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在結構政策方面,將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在區域政策方面,將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大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工作力度,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二是要加大政策實施力度。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地方專項債支持力度,明年繼續安排相當規模的地方專項債券,加上今年第四季度發行的專項債將在明年初發揮作用,實際使用規模將比今年明顯擴大,支撐明年投資增長。同時,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的統籌銜接,精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兩新一重”等項目建設。加大惠企紓困力度,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製造業企業,精準實施更大力度的組合式減税降費政策。
記者:怎樣正確理解“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如何保證政策能早日顯現效果?
寧吉喆:靠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水利、交通、生態環保、農業農村、市政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靠前下達資金,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進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靠前安排項目,加快推進在建工程,抓緊新開工一批成熟的項目,紮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做到開工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拉動有效投資。
要狠抓政策落地見效,主要是儘快把宏觀經濟政策落實到微觀市場主體中去。進一步完善宏觀政策傳導機制,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使政策效應更好更快地傳導到基層、到企業、到項目、到就業。這就要求繼續用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進一步擴大範圍,還要暢通金融直達機制、疏通投資直達機制,着力推動資金下沉、政策下沉、要素下沉。
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重點把握“三個結合”
記者: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如何實現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
寧吉喆:跨週期調節的“跨”體現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逆週期調節的“逆”體現在對經濟週期波動的反作用上。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政策的有機結合,就是要立足今年、着眼明年,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總量和結構、速度和效益的關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具體工作中,重點要把握好“三個結合”:
一是把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與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結合起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就是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緩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主要是考慮到去年一季度經濟下降6.8%,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18.3%,明年要削峯填谷,攻堅克難,必須實行前瞻性調控。把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二是把今年政策措施與明年政策措施結合起來。今年四季度發行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相當一部分將在今年底明年初使用,這將與明年發行的專項債券形成1+1>2的疊加效應;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減税降費、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等政策已陸續出台實施,也將在今年底至明年發揮作用,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跨週期調節的要求。
三是把財政貨幣政策與其他政策結合起來。在實施宏觀政策時,要切實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強化政策預研儲備,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推動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產業、投資、消費、社會、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系統集成效應。同時,做好政策出台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及時出台有利於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有利於激活力增動力的改革舉措,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