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陸金所招股書更新:估值兩年縮水逾百億美元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估值、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出品|縱橫陸家嘴

撰文|鮑比

美東時間2020年10月22日,金融科技三巨頭之一的陸金所控股(LU.N)更新招股書,其備受外界關注的募資額和最新估值也同步給出了答案。

招股書顯示,陸金所此次IPO擬發行1.75億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發行價區間為11.5-13.5美元/ADS,總股本將為12.20億股普通股(每2股ADS相當於1股普通股)。按發行價區間計算,陸金所募資額區間為20.13億美元到23.63億美元,對應估值區間為280.53億美元至329.31億美元;

若承銷商全額行使超額配售權,該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12.33億股普通股,募資額區間也將提升至23.14億美元到27.17億美元,對應估值區間為283.54億美元至332.86億美元。

這意味着,儘管融資規模符合此前的市場預期,但陸金所最新估值區間下線較兩年前394億美元的峯值已下挫逾七成,估值縮水超過百億美元。

即便按照區間上線計算,陸金所估值也減少了61.14億美元,降幅為15.52%。這不僅令該公司成為擬上市的金融科技三巨頭中唯一一家估值連續兩年下滑的獨角獸,也令"平安系"的科技版圖整體估值繼續承壓。

陸金所控股發行信息

作為"平安系"科技業務的核心公司,陸金所控股成立於2011年,憑藉母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的金融全牌照優勢,迅速成長為"中國P2P一哥"。受益於此,陸金所估值也水漲船高,從2015年A輪融資後的97億美元暴漲至2018年的394億美元,期間亦多次被外界傳出獨立上市的消息。

然而,成也P2P敗也P2P。受2017年開始的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影響,陸金所控股IPO進程被迫擱淺,其互金佈局也由此前的單一P2P業務逐漸發展為去"P2P"化的全金融領域線上財富管理公司。

特別是在P2P業務清退加速和彌補P2P概念缺失的消費金融牌照直到今年四月才獲批開業雙重因素影響下,陸金所歷時近五年的IPO坎坷路終於在今年的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中迎來撞線機會。

縱橫陸家嘴注意到,隨着"去P2P化"啓動,陸金所的估值就已進入下滑通道。中國平安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平安旗下科技公司整體估值為700億美元。其中陸金所以394億美元估值佔比56.29%。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旗下科技公司整體估值小幅下滑至691億美元。其中三家上市公司平安好醫生(1833.HK)、汽車之家(ATHM.N)和金融壹賬通(OCFT.N)市值之和佔比上升近6個百分點至30.21%。陸金所控股、平安醫保科技和其他科技業務整體估值則出現不同程度縮水。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平安官網顯示,科技公司整體估值重回700億美元。其中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和金融壹賬通市值之和較上一年年末大增逾百億美元至319.25億美元,佔比大幅提升至45.61%。

也就是説,陸金所控股、平安醫保科技和其他科技業務的整體估值之和已不及陸金所控股兩年前394億美元的估值峯值。而新收入囊中的消費金融牌照顯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成為支撐其估值回暖的"新法寶"。

除"P2P"的影響外,陸金所歸母淨利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也是其估值承壓的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陸金所控股分別實現營收405.00億元、478.34億元和256.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5.58%、18.11%和9.55%。其中基於"平安普惠"品牌的零售信貸業務收入貢獻超過九成。

受營收增速放緩以及疫情衝擊影響,陸金所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133.32億元和72.8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11%和-2.68%,而其ROE、ROA和淨利潤率等盈利指標呈全線下滑態勢。而該公司上市後如何在全面清退P2P業務後提升盈利能力並扭轉估值頹勢,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