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越是“便宜”的基金 散户越多?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你在買基金的時候,會考慮它的淨值嗎?

  喜歡淨值高的還是低的?

  在很多人看來,這算不上一個問題,因為淨值高低並不是在買基金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

  道理很簡單:

  投資者的總資產=基金持有份額基金單位淨值

  投資回報=投資者的總資產淨值增長率

  有A、B兩隻基金,A單位淨值1元,B單位淨值2元,現在分別買A、B基金各1000元,可以買A基金1000份,B基金500份。(不考慮手續費)

  假設過了一段時間,A、B基金都漲了10%,

  A基金回報=1000份1.1元-1000元=100元

  B基金回報=500份2.2元-1000元=100元

  雖然A基金淨值比B更低,但賺得一樣多——基金的收益,不取決於買入時的淨值高低,而是由基金淨值未來的漲跌幅決定的。

  理是這麼個理,但現實卻是:

  越“便宜”的基金,散户越多。

  小編在華寶證券的研報裏,看到這麼一組數據:

  解釋一下,藍色條塊代表單位淨值1元以下的基金中,個人投資者(散户)的佔比;

  橙色代表單位淨值1元到2元的基金中,個人投資者(散户)的佔比;

  灰色代表淨值2元到3元的,黃色是3元到5元的。

  可以看到,淨值低於1元的基金,散户的佔比最高,隨着淨值的上漲,散户的佔比明顯下降。

  為什麼越便宜的基金,散户越多?

  想了一下,大概有這麼兩個原因:

  淨值“恐高”症

  在買基金的時候,很多人傾向於選擇“便宜的”即淨值低的,他們的內心OS大概是這樣的。

  淨值高的基金已經漲了很多了,上漲的空間不大了,下跌的可能更大。不如買淨值低的,未來上漲空間更大。

  然而事實卻非如此。

  我們用數據説話。

  分別取2016年-2019年末,單位淨值最高和最低的各2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統計它們在接下來一年的淨值漲幅。

  數據來源:Wind。基金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

  可以看到,在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單位淨值最高的2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在接下來的第一年中,淨值表現好於單位淨值最低的20只基金;

  而在2019年末單位淨值最低的2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在接下來一年的表現更好。

  所以,基金淨值的高低,和它未來的表現沒有必然的聯繫。

  基金淨值高,未來上漲空間小;基金淨值低,未來上漲空間大這樣的説法,可能來自於炒股時的行為習慣。

  股票價格圍繞它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當股票價格下跌,向下偏離價值較多時,就會“便宜”,更有投資價值,當股票價格上漲,超過內在價值,就變貴了,有下跌風險。

  但這套邏輯並不適用於基金,因為基金的持倉股票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一隻基金買了10只低估的股票,淨值上漲後,這些股票不便宜了,基金經理把它們賣掉,又換了10只低估的股票,而淨值可能繼續上漲……

  所以,基金淨值沒有貴和便宜的區分。

  投資一隻基金,主要是看好該基金投資標的的未來市場表現、基金管理人運作水平,而非買入時淨值的高低。

  很多淨值高的基金,恰恰因為其歷史業績不錯,從一方面證明了基金管理人運作水平。

  被套住不捨得割肉

  當然,低淨值的基金也不是一開始淨值就低的。

  也就是説,很多人是因為淨值下跌,又不捨得割肉,“被迫”留下來的。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賣出盈利的基金,而留下虧損的,所謂“賣漲不賣跌”。這和炒股時出贏保虧的做法如出一轍。

  探究這背後的小心思,還挺有趣的。

  他們會為自己買的每一隻基金單獨開立一個“心理賬户”,希望在關閉每一個賬户時都能盈利,

  面對一隻盈利的基金和一隻虧損的基金,該賣出哪個?,這個問題相當於在給你帶來的快樂和給你造成的痛苦中作選擇,你大概率會賣掉盈利的,以享受投資成功的樂趣。

  而虧損的自然不想賣,因為這會讓我們“不舒服”。

  然而,如果你在意的是你的財富而不是感受,就應該把你購買的所有基金作為一個組合,整體來看。

  根據未來可能的表現,賣出你不看好的基金,而不是考慮它目前是盈利還是虧損。

(文章來源:融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