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調研|天能重工:塔筒業務市佔率將進一步提升 加速新能源電場佈局
財聯社(青島,記者 肖良華)訊,因為處於國家補貼退出的時間節點,風電行業於2020年上演“搶裝潮”,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增。然而,“搶裝潮”過後,風電行業業績將如何?公司又將如何應對?
天能重工(300569.SZ)董秘方瑞徵介紹,公司塔筒業務訂單和產品售價在短期內會有所下降,但從長遠來看,市場空間依然廣闊,並且隨着中小產能的出清,公司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隨着新能源發電、海上風電設備等新業務的拓展,公司的盈利能力會進一步提升。珠海國資委成為公司實控人,也將為公司的後續發展帶來更多資金和資源的保障。”
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2020年風電新增裝機規模為71.67GW,大於前3年之和。新能源行業觀察人士趙俊玉認為,從市場端來看,風機搶裝潮使得部分項目前移,但是風電行業仍處於持續增長狀態,從目前各地的政策判斷,十四五期間,風電市場的增長速度會高於十三五期間。顯然,天能重工是受益者。根據公告,公司預計2020年將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4.18億元-4.45億元,同比增長55%~65%。
塔筒業務市佔率有望逐步提高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文,對風電補貼政策進行調整。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同時,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政策影響下,2020年風電新增裝機量“井噴”。
據公告,2020年天能重工在手訂單一度增至43億元。據記者瞭解,目前這一數字有所下降。不過,公司表示,從目前行業對十四五規劃的預期來看,公司在手訂單的持續性不存在問題,有望在短期下滑後恢復增長。
方瑞徵介紹,目前公司市場份額處於穩步提升中。近年來機組容量越來越大,未來會向5-6 MW發展,這對塔筒生產廠家的設計能力、資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業產能被動退出。
同時,2020年,公司陸地風電基地從7個增加到10個,海上風電基地從1個擴展到3個,生產基地佈局進一步優化,這將強化公司的成本優勢,有助於公司以更高的產品性價比拿下更多訂單。方瑞徵介紹,陸上風電塔筒一段重達30-50噸,海上風電塔筒一段超過1500噸,運輸距離過遠會侵蝕利潤。
(天能重工生產的塔筒。拍攝:肖良華)
新能源行業觀察人士趙俊玉認為,中國風電發展的趨勢將主要集中在海上風電和三北地區等,目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廣東規劃建設15GW海上風電,江蘇省規劃建設8GW海上風電。
天能重工在海上風電設備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先機。方瑞徵介紹,“公司已經接到海上風電的訂單,海風業務目前處於快速發展中,2021年,公司能形成20多萬噸海上風電設備的產能。海上風電的產品利潤率較陸地塔筒要高一些。”如果這些產能滿產滿銷,幾乎再造一個“天能”。同時,公司也在計劃開發海外市場。
據悉,原來國內塔筒企業有數百家,目前減少至100家左右,未來行業集中度會繼續提升。平銀能源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天順風能(002531.SZ)、天能重工、泰勝風能(300129.SZ)、大金重工(002487.SZ)塔筒業務國內市佔率分別為20.26%、11.45%、8.23%、8.18%。而2017年,天能重工在國內的風塔市場佔有率僅為7%左右。
積極儲備新能源發電資源
據公告,風電場、光伏電場作為公司產業鏈的延伸,在公司營收佔比持續提高。2020年上半年,天能重工風電業務實現營收7118萬元,毛利率為64%。光伏業務實現收入6019萬元,毛利率超過70%,新能源發電業務合計營收佔比首次突破10%。
此前,天能重工持有併網光伏電站總容量約108MW,持有併網風電站容量約123.8MW。2020年,公司山東德州趙虎鎮風電場一丶二期項目、山西陽泉景祐項目和內蒙古阿旗項目新增240MW併網,運營的電場規模翻倍。據此推算,2021年公司新能源發電業務的營收佔比有望超過20%。
據公告,截止目前,公司在山東、陝西、內蒙古、山西、青海、吉林等地建有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在風資源較好的內蒙古、東北地區等儲備了較多的風電和光伏開發資源。
方瑞徵表示,優質風電、光伏資源屬於稀缺資源,公司通過佈局優勢、技術優勢,以及通過提前與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協議等措施,儘可能爭取拿下更多的資源儲備。從短期來看,發電場投入後,運營成本較低,收益穩定,將為公司帶來穩定利潤,對於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業績是個很大的支撐。從長期來看,可以提升公司在風電產業鏈的地位,提高公司的品牌影響力。
國家對新建陸上風電場自2021年起不再補貼,並不會成為天能重工拓展風電場版圖的阻礙。 據瞭解,天能重工平價風電場技術路徑已經成熟,未來其新建的風電場多為平價或競價電廠。
此外,公司也正在積極研究塔筒技術改革,如混塔技術等,希望進一步降低成本,推動產業進步。結合不斷提升的發電效率,風電成本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華金證券研報認為,公司延伸佈局下游風電場的建設運營,將以此加強與主機廠的戰略合作,有望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建設、運營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已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