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瑩
出品|焦點財經
近兩年,物業管理企業在資本市場頻傳利好,儼然已是鎂光燈下的明星。2020年,物業企業更是迎來上市高峯期,全年新增18家上市物企,成為迄今為止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年。
後疫情時代,物業行業迎來新的發展變局,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個時點,對上市物企的經營情況進行深入解讀,穿透現象看本質,發現“裸泳者”,尋找“估值王”,不僅能收穫新啓發,也有助於找到行業破局之道。
物業股市盈率分化嚴重
焦點財經通過對已發佈年報的40家港股物企進行梳理發現,2020年,物業行業迎來整體爆發。從估值水平來看,華潤萬象生活以111.72倍的市盈率拔得頭籌;融創服務和碧桂園服務則分別以107.5倍及74.3倍的市盈率緊隨其後。
具體而言,40家港股上市物企中,有10家物企的市盈率高於50倍,18家物企的市盈率在20倍至50倍之間,另有18家物企的市盈率低於20倍,由於背靠的“母公司”規模各異,而呈現嚴重分化的態勢。
其中,遠洋服務、建業新生活、銀城生活服務、佳兆業美好、金融街物業、藍光嘉寶、鑫苑服務、時時服務等均為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物企;方圓房服、興業物聯、彩生活、中奧到家等則為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物企。排名倒數第一位的是祈福生活服務,市盈率僅為華潤萬象生活的3.44%。排名居中的正榮服務,市盈率約華潤萬象生活的1/4。
克而瑞分析指出,近兩年,房企之所以紛紛將物業版塊分拆上市,就是看中了物企可以在資本市場拿到高估值,且可以幫助母公司降低負債率的優勢。恆大總裁夏海鈞就曾表態,恆大淨負債率因分拆物業上市下降了19個百分點。
作為恆大物業、世茂服務等物企的投資方,紅杉資本管理層也曾透露,物業企業的市盈率達到了40倍,而房地產公司只有8倍。這意味着,同樣一個利潤在房地產公司值8億,在物企則值40億,物企有機會取代開發商的主導地位。
大公司有望成為市場整合者
焦點財經統計發現,除上述已經在港上市的40家物企之外,行業目前還有12家物企已經遞表,等待敲鑼時刻。未來一段時間,物業服務企業還將延續扎堆上市的趨勢。隨着這些物企相繼湧入資本市場,估值空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仍有待觀察。
根據摩根大通的判斷,物管行業的股價表現強勁,尤其在具有大型房企背景和高增長中型企業中的表現更為明顯,多數開發商背景較弱的小盤股表現仍不理想。由於有更多可投資的選擇,因此投資者更願意選擇大公司,長遠來看,大公司更可能成為市場整合者。
基於規模對物業企業的重要性,多家物企高管在業績會上透露出,繼續尋求收併購擴大規模的意向,但由於當前市場上的收購標的良莠不齊,收併購動作仍以謹慎為主。
另有分析指出,物管行業股價的催化劑一方面是收併購,但代價較高。另一方面,則要看物企所依賴的房企是否有不斷落成的新物業,並進入一些新的領域,可以持續為物業企業創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