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眼饞造車新勢力們,靠造車難以迎來“盈利”拐點
4月底5月初,是上市公司一季度財報集中發佈的時間。其中,屢屢創下市值神話的造車新勢力,尤為引人關注。目前,在國內處於頭部位置的特斯拉和蔚來,已公佈了相關數據,小鵬則定於5月13日發佈一季度財報。
從現在已知的數據,以及各家2020年財報來看,造車新勢力不僅苦盡甘來,甚至有勢不可擋的意思。
特斯拉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103.89億美元,同比增長73.6%。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約為4.38億美元,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為5.9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5.7%。
銷量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售出112.8萬輛新能源汽車,不僅創下企業新高,也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寶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自動駕駛輔助失控、剎車失靈、做工差等負面新聞纏身,特斯拉在全球依然供不應求,產能和交付是目前特斯拉亟需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蔚來的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達79.8億元,同比增長481.8%,環比增長20.2%;整車銷售毛利率21.2%,綜合毛利率19.5%。格外亮眼的是蔚來的現金儲備,高達475.5億元。
究其財務業績上升的原因,主要表現得益於產能的提升和終端銷量的增長障。1~4月,蔚來共售出27162輛新車。截至4月底,蔚來累計交付102,803台,成功突破十萬大關。5月6日,蔚來還正式登陸挪威市場。
緊隨其後的小鵬和理想汽車,也展現出了極大的潛力。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1年4月,小鵬汽車總交付達5147台,較去年同期增長285%,1~4月,小鵬累計交付量達18487台。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剛剛閉幕的上海車展上,號稱“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的小鵬P5正式開啓預售,53小時訂單便突破10000輛,預計這款新車將在第四季度正式交付。
4月,理想汽車共交付5,539輛理想ONE,同比增長111.3%,1~4月累計銷量為18118輛;截至4月底,其累計交付量達到51715輛。
誠然,這些造車新勢力目前公佈的數據大部分都很喜人,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去年有疫情這一極特殊情況,各項數據的同比高增長“水分”很大。那些不太好看的細節同樣不能忽略。首先,盈利目標依舊遙不可及。
財報顯示,蔚來一季度經營性虧損2.96億元,雖然環比收窄68.2%,但鑑於企業正在開拓海外市場,短期內成本投入一定會增加。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已明確表示,“進入歐洲短期來説就意味着更多虧損,但可以接受”。
筆者粗略統計,自2016年蔚來誕生至今,累計虧損接近400億元。小鵬和理想尚未公佈最新財報,但通過過去的數據可知,兩家也是類似的情況。
要知道,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直到2020年才首次實現盈利。而且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一季度,其財報都表明,企業盈利並非靠造車買車:2020年其盈利的主要來源是向其他傳統燃油汽車製造商銷售碳排放額度;今年一季度則靠出售監管信用額斬獲5.18億美元,以及出售比特幣的利潤。若沒有監管信用積分,特斯拉當季就是虧損。
事實上,靠新能源車賺錢不只對造車新勢力是很高的挑戰,對擁有深厚行業積澱的傳統車企來説,也不是輕易能夠實現的。北汽藍谷的虧損還在延續,一季度營收8.3億元,同比減少50.19%;淨利虧損8.54億元。分析認為,即便有華為加持,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化轉型依舊承壓明顯。
另一個新能源汽車領軍者比亞迪,一季度淨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110.73%,然而細究會發現,其汽車業務也未完全實現自我造血,論利潤貢獻度,汽車沒幹過電子業務。
目前,國家補貼大幅退坡,電動智能汽車研發製造成本卻沒有同比例下降。此前的上海車展,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曾直言,在電動智能汽車行業發展過程中,堆大量昂貴硬件實現汽車智能化是個短期戰術,壓降汽車智能化佔整車成本比例才是長期趨勢。
正因為持續燒錢卻不見起色的業績,加之技術和產品質量頻出的Bug,有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造車新勢力市值明顯過高”。雖然股價上漲背後有很多推動因素,比如政策利好、技術進步、市場前景廣闊等,但過高估值的泡沫肯定會破。
我們看到,進入2021年,蔚來、理想和小鵬在資本市場的熱度遠不如2020年,三家市值不斷萎縮。蔚來只在一季度財報發佈當日股價微漲,隨後便遭遇連續5天的下挫。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蔚來營收等指標向好,但淨利潤明顯下跌,這應該是投資機構看空該公司的原因。”
除了盈利長期無望外,短期內仍將持續的芯片短缺問題,也為這些造車新勢力了二季度業績埋下隱憂。近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CBS採訪時表示,他預計芯片短缺問題將持續至明年年初。另據彭博數據,目前芯片交貨期攀升至16周。蔚來坦言,預計全球芯片短缺將拖累其第二季度的汽車交付量。
水滴觀點:
新勢力造車2.0浪潮來襲,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們成為前浪,但想搭上市值神話哪有如此容易,上市融資盈利同樣堪比登天。
然而新勢力早已擺脱了傳統制造商模式,新的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卻尚未建立。換句話説,燒錢之路遠未結束,想要資本市場持續相信它們,造車新勢力還需要更多好故事。
文/殷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