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拉閘限電?三位學者解讀:不會持續太久、須統籌考慮能源轉型

近日,拉閘限電席捲多地。為何多個省份出現了拉閘限電、限產的現象?這一現象將會持續多久?如何解決拉閘限電這一問題?雙碳目標之下,如何在穩妥處理經濟穩定增長、降低能耗、保能源安全等多個目標中尋求平衡點?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邀請多位能源領域專家詳解拉閘限電背後的根源和影響。

三位專家均表示,拉閘限電限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電力供需的問題;二是能耗雙控政策的影響。其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主要從需求側角度進行了闡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則與之對應,從供給側角度進行了分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院長丁日佳則表示,隨着多個政府部門緊密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組合措施,包括國家要求發電、發熱的企業全覆蓋地,就用煤和發電量與煤炭企業簽訂中長期協議和合同等,此次拉閘限電限產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焦點1:為何多地同時出現拉閘限電?

專家:電力供需問題疊加能耗雙控影響

限電、停產正在席捲包括江蘇、浙江、山東、廣西、雲南等在內的10餘個省份。比如,在東北,吉林、遼寧兩省對部分地區的居民用電等採取了較嚴格的拉閘限電。在廣東,珠三角工廠“開一停六”。

為何全國多個省份同時出現了限電、停產,甚至於“拉閘”的現象?林伯強指出,影響拉閘限電限產的因素有兩個:主要是電力供需出現問題,能耗雙控可能也有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從需求側看,今年1-8月,電力消耗需求迅速增多,可以説是近年來最多;從供給側看,以往電力需求整體較弱,工業企業用電需求比較強勁,今年電力需求迅速增長,在電力系統不變的情況下,出現了供需矛盾。不過,也不排除整個電力系統配置落後的情況。

同時,市場理解煤炭上漲主要是因為產能不夠,而產能不足和對煤炭產能、進口煤的一些限制有關——雖然進口煤佔比很小,但在整個煤炭供需偏緊的時候,哪怕很小的一塊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煤炭的上漲,導致發電企業積極性不足,發電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林伯強指出,今年火電佔比超過70%,單純煤炭價格上漲,發電行業電價不漲的話,可以看到,火電企業庫存持續減少,整體煤發電“出力”減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院長丁日佳持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此次拉閘限電最直接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耗雙控政策的實施,由於十多個省份處在紅色預警,完成目標的壓力很大,對此不敢消費、限制電力供應也就相應而出。

二是國內電力供需矛盾。由於國內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佔比超過60%。而且整個電力需求在逐年增加,從2010年-2019年,基本平均每年增加6.3%,且根據預測,未來電力需求還會繼續增加。

他還表示,近年來,政府針對煤炭出台並實施了很多政策,包括煤炭去產能,以及煤炭生產的安全和環保等約束。他引用數據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實際退出了5500多個煤礦,退出的產能超過10億噸。

“在以上多重基礎上,煤炭產能相對需求來講偏緊,進而煤炭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丁日佳表示,發電企業發電成本增加,但發電價格沒有上漲,進而企業發電沒有太多的積極性。而且在產能沒有釋放,煤炭價格高位運行下,不少發電企業面臨虧損。

丁日佳表示,隨着電力需求的增加,如果新能源或儲能技術沒有突破發展的話,煤電在整個能源結構中可能還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根據我們預測,到2030年之前或者至少在十四五,基本煤炭的產量還要維持在41噸左右,整體消費可能在42噸以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拉閘限電的現象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在最近幾年都已出現過。他還表示,此前,油氣行業經常出現的油荒、氣荒現象,和目前拉閘限電引起的“電荒”,本質是一樣的,即整個能源體系經濟運行出現了失衡。

在他看來,首先,失衡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進行分析,不過需求側方面,今年消費需求的增多主要是因為去年基礎較小,所以需求不是最主要的。

“問題的關鍵是發電企業發電的動力驅動性不夠。”董秀成表示,煤炭價格漲迅速上漲,企業購買成本大幅度上升,而電價又是管制價格,價格很難傳導,實際變成企業發電越多虧損越嚴重,一些小型的企業就會比較消極,儘可能少生產發電。

第二,能耗雙控的問題。董秀成表示,前幾年“電荒”的主要原因是雙控政策,此輪拉閘限電是雙控政策本身和供給側問題的疊加。而各個省份的情況有所不同,佔比權重有所差異,考量基礎是不一樣的。

焦點2:拉閘限電限產會持續多久?

專家:“不會持續太久,跨年度考核或可緩解能耗雙控政策實施的緊迫”

針對“拉閘限電”,東北三省等多個地區迅速作出回應。比如,9月26日,遼寧召開電力保障工作會議,要求保證有序用電,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吉林省也召開了全省保電煤供應保温暖過冬保工業運行的調度會議。

此次拉閘限電會持續多久,未來電力供應的形勢如何?仍是目前公眾關注的問題。

對此,林伯強表示,此次拉閘限電持續的時間取決於政府採取的措施。“一方面,煤礦和電力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如果政府願意推出一個比較嚴格的措施讓煤炭增產的話,很快問題就可以解決;但是從雙控目標來看,各個省份今年都面臨該情況,因此,政府可以從寬考慮這個問題,拉大考核跨度。”

在他看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情況是,隨着疫情的好轉,經濟逐漸恢復,電力需求迅速增長,而明年不會這麼高。“在該趨勢下,明年各個地方就會稍微輕鬆,所以,跨年度考核或許可以緩解能耗雙控政策實施的緊迫。”

“隨着多政策組合措施的推出,此次拉閘限電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丁日佳認為,現在國家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要求所有的發電、發熱企業全覆蓋地就用煤和發電量,與煤炭企業簽訂中長期協議和合同;近期發改委和能源局也主持工作,在保證安全產能核定的增加,煤炭的產能可能會得到釋放,煤炭價格有可能不會繼續增長。

不過,丁日佳認為,要想建立解決拉閘限電限產這一問題的長效機制,需要在電力供需和能耗雙控之間選擇一箇中間的路線。“目前來講,如果新能源、儲能技術沒有突破的話,煤電應該還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同時釋放先進的產能、煤炭的產能來平抑煤炭價格,這樣可能會解決長遠的根本問題。”

董秀成則表示,解決拉閘限電限產這一問題,政府可以發揮“有形的手”的作用,對煤炭產能、控煤可能會有所放鬆;但是政府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兼顧煤控、雙碳目標、能耗雙控等問題,不能因為解決問題就徹底放開。“政府不管怎麼出手,最關心的是民生,要確保老百姓民生用電不出現問題,保民生的供電需求應是政策底線。”董秀成強調。

林伯強還表示,這種大幅的波動,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我們要如何應對,可以在這次問題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使得以後面臨類似的問題做得更好一些。”

焦點3:如何避免“一刀切”式拉閘限電,能源結構如何轉?

專家:能源轉型必須統籌考慮,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是能源轉型非常關鍵的內容

拉閘限電限產現象背後的問題是,能源結構如何轉型?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雙碳目標之下,出現了一些跑偏的現象。今年7月以來,中央及部委就屢屢強調先立後破,糾正運動式“減碳”,防止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關停等。那麼,雙碳目標之下,如何在穩妥處理經濟穩定增長、降低能耗、保能源安全等多個目標中尋求平衡點?

林伯強表示,由於目前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經濟快速增長對煤炭的需求與碳中和的整體大方向是有矛盾的。以電力為例,這種狀況和我國的電力消費工業佔70%和電力供給結構煤電佔70%左右相關。比如,經濟好對電的需求高,煤炭消耗量越大;經濟緩和可以減少煤炭消耗。

在他看來,在“碳中和”過程中的高質量經濟增長要求儘可能實現“雙脱鈎”:一是儘可能與化石能源脱鈎,二是儘可能將經濟增長與能源電力消費增長脱鈎。

“中國高耗能產業產能很大,幾個產業產能都接近全球的60%,實現雙碳目標,高耗能企業發展必須控制。”林伯強表示,如果能把高耗能控制住,鼓勵高科技、能耗比較少的產業朝前走,整個能耗結構就能發生較大改變。

丁日佳表示,怎麼逐步調整能源結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調整當中,大家希望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比例大幅度增加,但往往如果儲能技術沒有大幅度突破的話,電網安全很受威脅。”

對此,丁日佳提出,實現雙碳目標的另一個思路是,能不能把煤炭變成一種清潔能源。“因為煤炭在開採過程當中是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在利用過程中排碳,集中在發電、鍊鋼、建材、化工四大行業。那麼在行業利用中,能不能把二氧化碳普及、儲存甚至利用起來。”

不過他還表示,儲存利用二氧化碳的課題已經討論研究多年,未來我們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到底誰更經濟?這涉及今後實現雙碳目標採用的路徑“解決要真正的從科學角度去判斷它的路徑,煤炭本身利用好了也清潔。”

談及政府和市場在其中的作用時,林伯強認為,政府應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發展;對於市場來説,發揮碳交易的作用和初衷。

他表示,理論上碳交易的成本必須要向下一級傳導,但目前只有電力行業進行碳交易,只要電價不動,傳導就沒法進行,很難實現碳交易抑制高耗能和提高效率的初衷。

“碳交易的市場才剛剛開始,後續會有所改善,接下來我們可能還會看到電價改革等措施推出。”林伯強表示,電價改革跟碳交易配合在一起,今後就有希望看到碳交易成本,碳中和的成本往消費者方面傳導,最終高耗能得到抑制,技術人員得到鼓勵,效率得以提高。

董秀成則強調,能源轉型的問題不能單純從能源角度來規劃,必須統籌考慮。其中,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是能源轉型非常關鍵的內容。

在他看來,政府要處理好“兩隻手”的事情,未來兩種機制要並用,且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比如,能效的問題,即單位GDP消耗多少能源,這一塊還有很大的潛力。可通過市場機制讓它發揮作用。

董秀成認為,對中國來説,關鍵還是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但確定這套考核機制需要一個穩妥的方案,不能試圖快走或考慮不周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危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9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拉閘限電?三位學者解讀:不會持續太久、須統籌考慮能源轉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