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網訊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正成為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風向標。在此背景下,“跨界造車熱”悄然興起。從2021年開年至今,百度、OPPO、華為、小米、創維、360等科技企業進入汽車領域的消息不絕於耳,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今年4月以來,長安汽車、北汽藍谷、小康股份等車企相繼發佈與華為合作的消息,帶動其股價一路走高。統計數據顯示,自4月19日以來,小康股份漲幅超過69%,長安汽車漲幅超過29%,而北汽藍谷漲幅也超過23%。
但隨着華為近日一紙聲明,上述三家車企股價應聲大跌。5月24日,華為發佈聲明重申:華為不造車。同時,華為官方表示,至今為止,華為並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控股、或者參股任何車企。該聲明發布之後,長安汽車、北汽藍谷直接跌停,小康股份大跌6%。
華為“不造車聲明”重挫車企股價背後,折射出資本市場對“新玩家”市場價值和發展前景的關注,以及對傳統車企轉型困境的擔憂。
近年來,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式的發展,造車新勢力逐步崛起,迫使傳統車企加快變革。目前,在智能電動車的新賽道上,中國車企起步相對較早,已具備一定的市場優勢,但內部分化現象也在明顯加劇。其中,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的車企,如比亞迪,在一系列中高端產品的推動下,銷量穩步上漲;而隨着華為造車傳聞“起舞”的長安汽車、北汽藍谷、小康股份等車企,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表現並不突出,其業績也難以為市值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北汽藍谷是國內最早佈局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其純電動車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但近年來隨着國內新能源市場補貼退坡,北汽藍谷銷量呈現斷崖式下跌,2020年僅為2.59萬輛,同比下滑82.79%,市場地位趨於邊緣化。
另外,體量較大的長安汽車,對新能源轉型也頗為重視,在2017年發佈了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但截至目前,長安新能源主要銷售車型仍然是“油改電”產品,在售車型也僅有奔奔E-Star、CS55純電版、CS15 E-Pro、逸動EV460四款產品,且都偏重低端市場。
其中,奔奔E-Star是長安新能源主銷車型,儘管售價僅為2.98萬元起,但銷量一直都不理想。今年1-4月,奔奔E-Star累計銷量為1.4輛。而同級別的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達到了12.6萬輛。
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長安新能源目前仍處於產品空白期。為解決這一困局,長安汽車在5月20日發佈公告,將控股子公司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有限公司,並與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共創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台(CHN)。
顯然,更名後的阿維塔是長安汽車衝擊中高端汽車市場成敗的關鍵。但華為“不造車”的表態,讓市場對長安汽車及阿維塔的前景更持懷疑態度。同時,隨着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企業紛紛湧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正日趨激烈,缺少拳頭產品依然是長安汽車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蘇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