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三峽新材發佈半年報稱,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3.74億元,同比下降39.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4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盈利4504萬元,今年上半年三峽新材從盈利轉為大幅虧損。
對於上半年的大幅虧損,三峽新材解釋稱,在報告期內,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全資子公司恆波公司的“中郵”案及公司計提資產減值影響,同樣致使公司經營出現較大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三峽新材主營業務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銷售及服務。其全資子公司“恆波公司”主營移動互聯終端產品銷售及服務行業,提供移動智聯終端全渠道零售及其相關綜合性服務。
旋渦中的子公司
2016年,三峽新材實施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以發行股份募集資金購買資產方式收購恆波公司100%的股權。收購完成後,2016年至2018年恆波公司累計完成扣非後淨利潤約8億元。
但自2017年恆波公司業績達到峯值後開始了“跳水之旅”。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三峽新材移動互聯網終端及服務行業分部實現營收15.24億元,佔其總營收規模67.04%。而2018年,恆波公司的創收規模曾達到68.39億元,佔三峽新材總營收的91.61%。
更重要的是,恆波公司作為商業連鎖服務型企業,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趨勢被進一步放大。截至2020年6月30日,恆波公司總資產為278870.71萬元,淨資產149625.34萬元,本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73535.38萬元,實現淨利潤-22733.84萬元。不僅如此,恆波公司還陷入財務造假的旋渦之中。
與本次商譽減值相關的中郵訴訟案起於2018年。2018年6月22日,按照中郵普泰、北京中郵和恆波公司之間的採購合同,本該出現在貨物箱裏的三星、華為手機,開箱後卻是手機機模或無法開機的無品牌手機。中郵公司(指中郵普泰和北京中郵)後起訴恆波公司,訴訟金額高達1.4972億元。這份假手機引發的合同糾紛案,逼得恆波公司在庭辯時承認自己財務造假、虛增營收。恆波公司當庭承認其為製造銀行流水虛增業績,參與到了中郵公司與商人張銀周的供應鏈交易之中,為中郵公司及張銀周控制的多家公司提供交易通道。此次的中郵訴訟案帶來了恆波公司乃至三峽新材的商譽危機及信用減值損失。
危機四伏
三峽新材表示,恆波公司受疫情及中郵訴訟案影響,合作銀行持續收貸,融資問題日益突顯,上半年的融資計劃未能實現,部分業務延期或中止,業務規劃及佈局未能按計劃實現,導致營收額鋭減。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5億元,同比減少7.56億元,經營虧損2.27億元,同比減少2.78億元。
資產減值損失方面,根據三峽新材半年報,上半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73億元、無形資產減值損失8031萬元和商譽減值損失2.94億元,合計減值損失5.47億元。而這並非三峽新材首次業績下滑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019年三峽新材營業收入31.82億元,同比下降66.23%,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合計1.4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366.66萬元,同比下降98.34%。
屋漏偏逢連夜雨。受制於恆波公司對業績產生的拖累,三峽新材的經營情況也不容樂觀。今年7月,因為回購計劃未完成,三峽新材及相關負責人受到了上交所通報批評。2018年3月,三峽新材拋出回購計劃,擬在12個月內使用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票,回購資金總額為1億元至1.5億元,回購價格為不超過12元/股。不過,經過2019年的延期後,時至今年2月28日,三峽新材公告稱,為全力應對目前困難、確保生產經營持續穩定運行、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擬終止回購公司股份。而公告數據顯示,截至公告日,公司完成回購金額還不及回購計劃下限的10%。
與此同時,三峽新材實際控制人也面臨着股份被輪候凍結的尷尬。7月9日的公告顯示,三峽新材實際控制人許錫忠所持三峽新材17.88%的股份被輪候凍結,其原因系許錫忠與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生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所致。根據《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及《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許錫忠所持207,387,072股公司股票被輪候凍結,凍結起始日為2020年7月9日,凍結期限為三年。由此看來,三峽新材能否從疫情及訴訟疊加的風波中安穩度過,未來能否扭虧為盈當前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