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創業板註冊制開市,A股改革有望加速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8月24日,萬眾矚目的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正式掛牌上市,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

24日上午9點30分,18家企業集體“鳴鑼”上市,全線飄紅,25日收盤,除了卡倍億股價下跌1.8%,其餘公司股價全線上漲。連續兩天持續走強後,創業板註冊制次新股隨後大面積回調。

多位分析人士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註冊制對於中國股市來説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全面註冊制更近

那麼,在創業板註冊制的大背景之下,首批企業的掛牌上市具有什麼意義?

“註冊制是中國股市的‘成人禮’。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意義,其影響不亞於股權分置改革。”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這意味着創業板註冊制揚帆起航。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首批註冊制創業板企業上市是A股全面註冊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科創板改革經驗的成功複製,為未來推動A股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隨啓認為,“創業板改革將會進一步深化,創業板與科創板交易規則將逐步統一,未來市場有望實現全面註冊制。”

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則表示,創業板註冊制對於整個A股市場的影響會慢慢體現出來,或將對未來的上市規則帶來些許改變。

需要指出的是,創業板還完善了創業板交易機制。

第一,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日漲跌幅限制為20%。存量股票日漲跌幅限制由10%放寬至20%,相關基金也實行20%漲跌幅限制;第二,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推出市場化約定申報,允許戰略投資者獲配股票參與轉融通出借;第三,優化盤中臨時停牌制度,引入盤後定價交易方式,增加價格籠子機制。

呼喚優質股

據悉,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亮相”企業共有18家,它們分別是聖元環保、回盛生物、南大環境、海晨股份、維康藥業、安克創新、天陽科技、藍盾光電、鋒尚文化、金春股份、傑美特、歐陸通、蒙泰高新、康泰醫學、捷強裝備、美暢股份、大宏立、卡倍億。

根據統計數據,創業板試點註冊制首批首發18家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在19.1倍至59.7倍之間,平均值39.3倍,中位數37.9倍。此外,記者從深交所官網瞭解到,截至8月21日,深交所共受理了365家企業的創業板註冊制的首發上市申請,提交註冊的企業已經達到42家,18家首批首發企業已完成申購。

從營業收入來看,2017年至2019年,18家企業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為29.39%,鋒尚文化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10.3%。

在此背景下,2017年至2019年,18家企業歸母淨利潤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為46.02%,快於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其中,藍盾光電2017年至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118.38%,是增長速度最快的企業。另外,18家企業2019年平均歸母淨利潤為1.67億元,中位數為1.11億元。

從研發角度來看,2017年至2019年,18家企業平均研發費用分別為3003.01萬元、4057.55萬元、5263.93萬元,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39%、4.28%、4.69%。其中,三年平均研發費用率最高的是天陽科技,三年合計佔營業收入的10.83%。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選股的精髓,就在於毛利率、淨利率、淨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也就是毛利率要高於40%,淨利率要高於5%,淨資產收益率要高於15%。

套用這個標準,18家企業中共有5家在2017年至2019年均符合這一標準,它們分別是鋒尚文化、安克創新、捷強裝備、美暢股份、維康藥業。

創業板VS科創板

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而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那麼,如將創業板上述數據與科創板首批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會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7月22日上市的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中,央企中國通號堪稱“巨無霸”,把這位突出的“首胖”去掉,2019年,剩餘24家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0.3億元,中位數為6.43億元;其平均歸母淨利潤為1.89億元,中位數為1.5億元。

總體來看,不考慮“巨無霸”中國通號的情況下,創業板首批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和營業收入中位數均比科創板首批要高一些,但創業板首批企業的平均歸母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中位數均比科創板首批企業要低。即創業板首批企業體量更大一些,但盈利能力低一點。

從營業收入的複合增長率來看,創業板首批企業為29.39%,科創板首批排除中國通號前後為31.21%和32.1%。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則依次分別為46.02%、45.57%、47.11%,相差並不算大。

創業板首批企業在研發費用率和“巴菲特三率”達標情況方面,略低於科創板首批企業。科創板首批上市時,排除中國通號前後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2%和6.01%,均比創業板首批企業的4.69%要高。另外,科創板25家首批企業中有15家企業達到“巴菲特三率”,優質率為60%,而創業板首批企業的優質率僅為27.78%。

不過,或許因為獲得大量募集資金使淨資產猛增,導致淨資產收益率下降,科創板25家首批企業中在2019年仍滿足“巴菲特三率”的企業只有6家,比例為24%。

改革加速

就在上週,創業板註冊制“敲鑼”前夕,監管層對相關制度作出了進一步的完善。

8月21日晚間,證監會就《欺詐發行上市股票責令回購實施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明確了股票發行人在招股説明書等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已經公開發行並上市的,證監會可依法責令發行人回購欺詐發行的股票,或者責令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買回股票,具體範圍包括了IPO、上市公司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各個環節中的股票發行行為。

此外,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註冊制改革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龍頭,去年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實現了註冊制破題,積累了增量市場註冊制改革經驗。今年在創業板改革中首次將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同步推進,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上述負責人還指出,“證監會將及時總結評估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統籌研究制定其他板塊推行註冊制的方案,做好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準備,分階段穩步實現註冊制改革目標。”

創業板改革跟投制度與科創板總體一致,不同的是僅對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和高發行價企業實施跟投制度,其他企業不實施。

證監會表示,主要考慮到創業板是一個存量市場,已經擁有相對眾多的投資者羣體和長期形成的估值定價體系,普通企業跟投的必要性較小;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對創業板是一個新生事物,商業模式、經營方式、股權架構等方面的潛在風險與普通企業有較大差異,有必要通過跟投督促保薦機構更好履行“看門人”職責,審慎合理定價,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