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午後,聯想集團公佈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一財季業績,發佈財報後,盤中股價大幅震盪,至收盤聯想股價下跌3.08%。截止發稿,聯想股價報4.68元/股,總市值為562.29億港元。
(圖源:雪球)
綜合聯想披露的財報數據整體來看,本季度聯想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本季度聯想營收133.48億美元,同比增長6.7%;税前利潤3.32億美元,同比增長38%;歸母淨利潤達到2.13億美元,同比增長31%。
實現了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營業額及利潤取得雙位數增長,個人電腦市場份額保持全球第一;數據中心業務強勁增長,全球超算TOP500繼續蟬聯製造商份額第一。
但是為什麼在聯想的業績表現超市場預期,整體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這幾天的股價仍有所下跌?着眼於聯想本季度財報,我們能否發掘一些新的增長點?
一、個人電腦業務再創新高 但移動端業務仍不盡人意
聯想財報顯示,本季度智能設備業務集團中的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再次取得出色業績,營業額達到75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1%,税前利潤達到4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9%。與此同時税前利潤率進一步同比提升至6.3%,再創歷史新高。
(圖源:Gartner)
聯想個人電腦業務實現強勁增長,一方面源於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通過聯想的線上商店銷售額的增長,其營業額按年增長53%。在中國市場今年618大促中,聯想總計全網銷售額突破45億元。其中,6月18日凌晨活動開始的3分鐘內,聯想全網銷售額就突破了1億元,一小時破4億元,全天24小時突破11億元。
另一方面,現階段全球對於在線教育和在家辦公需求擴大,導致消費者對於平板電腦的需求迅速提升。7月,數據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電腦的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因為受到遠程工作、教育等新需求的提振,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達到3750萬台,同比增長達到26%。
再加上聯想集團近年來推行的以客户為中心的轉型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今年春節期間,聯想是24小時不間斷為客户服務,所有的線下店面銷售人員跟客户都是OMO的方式。客户就算不能到店裏,也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向店員諮詢和訂購電腦。
但與PC端業務表現良好相對的是本季度聯想在移動端業績進一步下滑。財報數據顯示,聯繫本季度移動業務錄得10.93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
對於移動業務的大幅下滑,聯想稱這主要是因為拉丁美洲市場需求的急劇下滑。行業數據顯示,拉丁美洲這個移動業務最大的核心市場的市場需求以出貨量來衡量同比大跌了30%以上,而由於市場疲軟,聯想集團的移動業務在拉丁美洲的收入表現因此受壓。
但事實上,不管是在市場份額上還是手機研發上,聯想在移動業務上的優勢都非常有限。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19年聯想手機全球出貨量3960萬部,市場份額3%,排名全球第七。並且根據CINNO Research最新研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僅剩下0.1%。
在智能手機市場同質化加速的當下,聯繫手機研發進度非常慢。比如拯救者這款遊戲手機,從去年3、4月開始對外宣傳,直到今年7月才面市。並且數據顯示,聯想全年總營收3531億人民幣,而年研發投入僅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研發費用近年來一直只佔公司總營收的3%左右。
這樣的研發投入、生產速度非常容易在移動業務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裏被淘汰。移動業務的下滑或許也是導致財報後聯想股價不振的一部分原因。
二、智能化轉型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 3S戰略成效漸顯
在傳統業務上,聯想喜憂參半,但是從聯想的財報數據來看,在新基建方面,聯想本季度還是取得了較快的增長。
聯想目前已經覆蓋“新基建”七大領域中的四大核心技術,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領域積累下了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企業級領先產品與核心技術。
其中智能化轉型業務成長迅速,智能物聯網(Smart IoT)、智能基礎架構(Smart Infrastructure)和行業智能(Smart Vertical)營收均實現雙位數強勁增長。Smart IoT智能物聯網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39%,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設施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16%,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65%。
3S戰略引領下的智能轉型業務快速增長,一方面能夠和PC業務形成了生態效應,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辦公等領域賦能,助推PC業務強化領先優勢。
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形成更多的增長點。財報數據顯示,聯繫在數字經濟轉型加速的驅動下,數據中心中國業務企業科技集團營業額同比增長21.4%。相關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30%。
對於聯想而言,加碼新基建,向智能化轉型確實有助於其完善自己的生態,發掘出更多的增長點。但是,轉型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轉型常常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更長的時間和未知的風險。在這一季度的財報中,聯想集團的資本性支出為1.67 億美元,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於了新增在建工程項目及無形資產。
聯想在智能化轉型方面佈局雖早,但在實踐和應用經驗上還是有所欠缺。對於聯想能否利用其在各行業、技術上的積累,在3S領域上形成突破,實現全場景、全週期的智能化服務,或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
三、在美遭遇“起訴門”,市場激戰下聯想能否逆風翻盤?
7月3日,諾基亞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了一項指控,而指控對象正是聯想。諾基亞表示,聯想專利侵權諾基亞,而且內容多達300多項。
諾基亞同時表示,要求美國立刻禁止聯想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桌面電腦出售。消息一出,聯想集團開盤後,股價跌幅一度達到4.16%,截止到收盤時,股價已經跌至4.47港元。
這已經不是聯想第一次口碑受損了。在2016年11月3GPP舉辦的一次5G討論會上。由於聯想集團針對5G標準的Polar短碼方案投票做出了棄權,而沒有支持中國企業華為,最終導致華為以微弱差距輸了。
而在2018年,又有網友發現,同一款電腦在國內售價比國外更高。聯想Y700P,GXT1060筆記本電腦,在美國亞馬遜官網售價1290美元,摺合人民幣8915元,而同樣型號配置的電腦,在中國亞馬遜官網售價人民幣9488元,這些均導致聯想近年來口碑下滑。
所以如果諾基亞對於聯想的指控一旦成真。不僅聯想的口碑將受到更大的影響,失去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信任。並且,作為一直依靠自己核心技術的公司,失去了原本的專利,聯想未來很有可能徹底淪為一家電子組裝公司。
並且聯想的財報顯示聯想在美洲地區的營收佔比達到32%之高。其中光是聯想電腦就佔據了美國17%的市場份額。如果因為專利問題失去美國市場,對於聯想來説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
但是聯想面臨的困境不僅如此,近年來不管是主場還是海外市場,聯想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劇。在手機市場,2020年第二季度“華米OV”、蘋果等幾家品牌已經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這也加大了市場競爭的難度,對於聯想來説挑戰則更大。而在聯想最具優勢的PC市場也受到了惠普的威脅。
有三家機構分別是IDC、Gartner和Canalys就聯想和惠普Q2的出貨量進行了統計。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統計結果差別最大的IDC和Canalys的研究結果。
國際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幾大PC廠商中,惠普已經反超聯想,以25%的市場份額居於首位,出貨量為1808.2萬台,聯想位居次席,出貨量為1741.1萬台,市場份額為24.1%。但是,數據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則表示,Q2中聯想出貨了超過2020萬台設備,同比增長了12%,依然位列個人電腦份額全球第一。
由於統計維度的不同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機構的調查都足夠説明,聯想在PC端的霸主地位近年來已經開始逐漸被動搖。
總的來説,聯想畢竟是在這5年,遭遇過不少於377次調查的公司,最終都是安然度過。對於諾基亞專利事件,如果聯想自身不存在漏洞的情況下,相信這一次也是可以安然度過的。
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賽道中,聯想能否持續保持優勢地位,或許還是需要其繼續加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處於劣勢的移動業務方面能夠實現創新,擺脱上游供應商的控制。未來聯想能否在當前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大環境下,演繹更加振奮人心的市場故事,港股研究社將持續為大家關注。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