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2000億,又一房企巨頭遭遇危機!市值已蒸發400億
今年的泰禾集團,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境地。
先是董事長黃其森被列為“失信執行人”,4月以來,泰禾集團新增3條被執行人信息,累計執行標的超1.4億元。
緊接着是年報難產,泰禾集團將原本定於4月30日披露的 2019 年年度財報延期至6月15日,不禁讓人產生聯想。
經過一連串的負面消息, 泰禾在4月 28 日以重大資產重組為由緊急停牌,截至停牌,泰禾的市值僅剩 109 億元,距離高點蒸發 400 多億元。
最近,泰禾集團主打的“中國院子”系列產品也不安生了。
院子系產品在中國豪宅市場備受關注,其主要面向高淨值購房者,只要登陸某地,就會成為當地的標杆項目。
就是這院子,最近不停地“着火”。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泰禾北京院子的業主連發兩封公開信,稱該項目施工進度嚴重滯後,合同約定明年交房,但目前一半工程還沒出地面,擔心項目存在爛尾風險,並喊話董事長黃其森説“無家可歸”。
投資家網瞭解到,北京院子對一部分二期業主來説,是置換房,由於北京嚴格的限購措施,如不能如期交付,業主只能選擇租房,這也是為什麼業主會喊出“無家可歸”。
不僅是北京院子,不久前,泰禾上海大城小院業主同樣發佈公開信求助,稱項目自去年9月停工至今,存在爛尾風險。 在杭州、蘇州、東莞等地,均有泰禾項目業主反映存在延期交付現象。
泰禾杭州院子現狀
一邊是業主持續維權、多方投訴,另一邊,工程方不斷傳出消息,“再不給建設資金,就停工走人!”
籠罩在年報難產、業績暴跌、股票停牌、業主維權、建設停工的烏雲下,這家龍頭地產公司資金鍊斷裂的消息不脛而走。
激進派黃其森
陷入重圍的黃其森,應該很懷念幾年前那個“不羈”的自己。
作為一家閩氏房企代表,黃其森並不甘心只是安於福建一隅,於是他用“高週轉、高槓杆”這一招讓自己爬上了千億房企的小巔峯,也是這一招,讓他負債纏身。
2014-2016年,是泰禾集團擴張最兇猛的一段時期, 三年來總耗資超過500億元,拿下27宗地塊,超過了同期總營收。
2015年那個以地面地價12.78萬元/平方米、樓面價7.99萬元/平方米拿下深圳寶安尖崗山地塊,刷新了全國單價“地王”記錄的,就是泰禾。
2016-2017年, 泰禾在槓桿助推下斥資778.8億元拿地擴張。上海大城小院項目,就是泰禾於2016年耗資47.44億元所拿,溢價率超過200%。
2017年,泰禾在土地市場依然高歌猛進,這一年也是泰禾收購土地最多的一年, 43場併購,耗資超 483 億;新增 11 個地產項目,耗資超 54 億元,先後進入太原、南昌、濟南、合肥、武漢、鄭州等城市。
瘋狂加槓桿擴張後,泰禾的確在時代紅利中分得了一杯羹。
2013年泰禾銷售規模僅124.44億元,四年時間,泰禾的銷售額達到了1007億元,2018年,泰禾業績達到最高點1303.4億元,成功躋身中國房地產銷售榜TOP10,就連成龍、景甜等明星、富豪都來給泰禾站台。
激進派黃其森更加堅定自己的戰略,即使高槓杆帶來風險也在所不惜,他願意賭,於是立馬喊出了2000億的目標。
當地產處於上升通道時,粗放發展的隱患會被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掩蓋,一旦行業發展速度整體放緩,地產調控、融資環境持續收緊,前期投資重,後期回報速度慢的模式,就很容易引發現金流危機。
債台高築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隨着調控不斷加碼,以及限價政策的約束,泰禾的債務風險也在不斷累積,2017年底,泰禾的淨負債率飆漲到474.64%,到了2018年底,泰禾的負債合計達到了2112.47億元。
即便2019年年報“難產”,也依舊掩蓋不了泰禾集團業績下滑、債台高築的事實。
泰禾 2020年一季報顯示,其營業總收入為4.80億元,淨利潤虧損5.39億元,同比下滑157.99%。這是泰禾集團近5年後首次一季度業績虧損。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由於債務問題黃其森已經收到五份限制消費令。
黃其森也逐漸意識到,捂盤待價而沽的計劃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自救。
為緩解資金困局,泰禾一路甩賣土地,至今累計回籠資金超百億元,除此之外,還開啓了項目股權轉讓模式,將大量項目股權賣給世茂等房企。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閩系房企的福晟,在2019年就因前期擴張過於激進,導致現金流危機,最終不得不委身於世茂。
業內戲言: 泰禾跌倒,世茂吃飽。
跟前期的激進不同的是,2019年,黃其森踩了一腳剎車,2019年的公開及收併購市場上,泰禾幾乎沒有拿地。
今年5月,泰禾又在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事項,尋求戰略投資者主要是為了化解資金鍊壓力。
早在2019年,就有泰禾預引入投資者的消息,始終未果傳言是因為黃其森不願讓出控制權,但從最新公告似看出黃其森態度有所鬆動,不排除引戰之後讓出大股東位置。
從一個閩系本土開發商,發展到千億規模的網紅房企,黃其森博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而現在,他正一邊不得不放慢腳步,一邊焦急地為泰禾紓困。
小魚淘汰 大魚被吞
疫情是壓倒很多房企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以來,已有泰禾集團、新華聯、福晟集團等六家房企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
不過,即便成本高企,泰禾仍能靠高息非標資金“續命”,而中小房企面臨的則是直接被淘汰。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 截至2020年6月5日,今年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已達208家,超過2018年上半年177家破產數量,與2019年同期相對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是大魚吞小魚,三四線的小魚已經不具備吸引力,土地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大魚們正盯着同樣是大魚的肉,垂涎欲滴。
就拿泰禾來説, 早些年瘋狂擴張拿的地,在高負債的情況下,也只能不得不通過出售來緩解資金燃眉之急,買方市場也不缺,盈利能力強的頭部房企正好通過這個機會增加土儲,擴大規模。
據克而瑞數據,2019年融創、越秀和世茂分別以432.37、231.86和202.14億元的交易總價值榮登行業前三併購剁手王,成為年內最大的贏家。
未來房企的收併購趨勢,已經顯現,但這同樣存在風險,一二線城市地價成本偏高,三四線城市的需求空間有限,即使有錢,也不能瘋狂“買買買”。
激進派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加之新冠疫情的行業洗牌加劇,地產行業正從高週轉、高利率時代,轉向更平穩、相對低利潤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