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口中的科技股裏“衝浪”,極度考驗基金經理的洞察力和敏鋭度。現任工銀瑞信權益投資部權益投資能力七中心負責人的張繼聖,是行業內少見擁有23年從業經驗的TMT老將,又深諳科技股的投資之道。
業績是實力最好的註解。張繼聖所管理的兩隻主投科技股的基金,在他任職期間年化回報均達到40%以上,並顯著超越業績比較基準。他管理的全市場首批科創主題基金——工銀瑞信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基金自2019年5月6日成立以來一年多獲得46.45%的收益(銀河證券,截至5月15日)。
談及科技股甄選獨門秘笈,張繼聖表示,對於科技股的投資,重點並非看是否是風口或者熱門,核心是判斷成長的持續性。經過震盪調整,市場存在結構性機遇,未來科技領域成長空間巨大。
追求成長,平衡佈局
正如好酒存儲時間越長越香醇,在投資上,經歷多輪牛熊起伏的老將更容易穿越投資的迷霧。張繼聖正是行業內少有擁有證券從業經驗超過20年的老將,他先後在友邦證券投資信託擔任分析師、統一證券投資信託擔任分析師、專業副總。他長期深入研究TMT領域,對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趨勢及高新企業價值研判有着獨到的見解,是位科技牛股捕手。因此2018年剛加入工銀瑞信基金,在科技股領域的投資實力就立刻彰顯而出。
2019年以來,伴隨着5G商用時代開啓及科創板推出,科技股行情爆發,眾多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企業脱穎而出。從基金定期報告可以看出,張繼聖所管理的基金在2019年以來多保持高倉位運作並聚焦於科技領域,通過對通訊及電子、新能源汽車用電池設備,計算機、化工及消費性電子的細分龍頭進行佈局,尤其增持了5G帶動的消費性電子和蘋果華為配套的供應鏈、傳媒行業等龍頭企業,較好地把握住了科技股上漲行情。
以工銀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為例,一季度末重倉股中有通訊領域、金融IT和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領域的龍頭公司,在持有期間漲幅喜人;也有去年四季度的新進個股,國內線上辦公領導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在線辦公需求爆發下顯著受益,為基金淨值上漲增加了動力。
精準投資的背後是張繼聖長期沉澱積累出的投資經驗和理念。他以“追求成長”為投資核心,卻又不是簡單的追逐成長。“其實行業或者個股的成長分很多類,有高速成長、低速成長,也有創新驅動成長、週期式成長等。我會認真分析行業或者個股成長的原因、判斷其持續性以及成長的競爭力,尋找恆長性的成長”。張繼聖表示。
對成長股的風險控制,張繼聖更顯“老道”,他會先尋找一攬子優質標的,立足於確定性,明確投資標的未來成長動能。個股選擇也並非唯成長論英雄,在估值合理或擁有一定安全邊際狀況下才會逐步加倉,降低組合收益下滑的風險。更重要的是,他會慎重考慮定價原則,用個股盈利的核心假設做悲觀、中性、樂觀的假設情境來分析,以未來確定性概率來做投資。而市場因素則較少考慮,反而市場不好估值降低之時,或許正是他加倉的時機。
在追求成長的理念上,張繼聖也強調組合平衡,進行平衡式、分散式佈局,儘量避免將風險壓到特定公司上。在行業和個股的配置上,張繼聖通常分散配置,長期持有。從他所管理的基金來看,前十大重倉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一般在40%左右;換手率也處於行業中性偏低水平。從業績表現看,張繼聖所管理的基金回撤表現較優,為穩健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科技領域成長空間巨大
張繼聖表示,市場存在結構性機遇,未來科技領域成長空間巨大。
支撐張繼聖看好科技領域有三大原因:第一,政策層面,國家對相關科技創新行業支持力度都很大,科創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也獲得較大助力;第二,科技企業正在日新月異發展,以最受關注的研發投入為例,目前科技企業的創新研發投入上升迅猛,部分公司的研發費用甚至佔收入兩三成;第三,不少科技領域的應用開發,中國和美國屬於同一個起跑線上,後續空間巨大。
美國1990年到2018年期間,標普500指數市值比重增長最大的行業是信息技術業,金融IT、醫療保險、醫療保健、通訊服務佔標普500市值比重也都持續在成長,而中國A股市場結構目前也明顯走出這一趨勢,科技創新目前大約有120家企業,IPO市值大約1300億,目前市值達3000億左右,未來科技領域市值佔比有望持續提升。
張繼聖表示,國內科技創新部分企業已經顯現出良好的成長性,如在線辦公的需求大幅增加,對相關企業來説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成長來源;還有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向精細製成發展的過程中,隨着產品落地,單價、份額、出貨量的提高,也會讓企業的業績顯現出成長性。
談及科技行業中看好的細分領域,張繼聖表示,如電子元器件、半導體、計算機、傳媒等都非常看好,今年各有各的機遇。“比如電子元器件,受益於5G相關的微小化規格等存在較好機遇;如讓計算機IDC資料中心的建設更加速在進行,給計算機行業帶來了硬件建設、軟體服務等多方面機遇;比如半導體,除了國產化需求外,很多半導體芯片設計及設備公司出類拔萃,甚至有機會站在全球市場上參與競爭;此外,5G給遊戲領域也帶來加大機遇。”
對於科技股波動,在張繼聖看來,“只要行業有持續成長的動力,下跌往往意味着買點。重點並非看是否是風口或者熱門,核心是判斷成長的持續性。”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無論在傳統產業,還是在新興產業均存在大量基本面優秀、盈利質量高且具有長期持續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接下來,張繼聖將與金牛基金經理袁芳共同執掌一隻新基金——工銀高質量成長混合,恰恰是精選基本面優秀、成長潛力大的上市公司進行重點投資,投資者可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