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中國產業鏈轉回到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商務部回應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 中國網 倫曉璇
中國網直播8月13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和國家税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關於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
總枱CGTN記者:
剛才您提到產業鏈不穩的問題,所以我想問一個有關全球化和產業鏈轉移的問題。近期有一些國家專門向自己的企業提供“搬家費”,幫助他們轉移產業鏈,比如日本的經濟產業省,他們公佈了87個企業的名單,並且承諾要提供700億日元,幫助他們將中國的產業鏈轉移到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國家。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提升在華投資的外企的信心?謝謝。
宗長青:
謝謝你的提問。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尤其是疫情初期出現的部分產品供應鏈緊張問題,引發了部分國家和地區對產業鏈安全的擔憂,並隨之出台了一些鼓勵本國境外企業調整產業佈局的策略。剛才您提到的日本政府的補貼政策就是其中之一。根初步瞭解,獲得日本政府補貼的第一批87家企業中,有30多家在華有投資,而且目前也沒有發現這些在華企業關停的情況,多數屬於分散投資。
事實上,近幾年,受中美經貿摩擦以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已經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陸續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我們認為,一些企業基於要素成本、貿易環境、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考慮,調整產業佈局和全球資源配置,多屬正常的市場行為。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個別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有政府幹預過度泛化的跡象,少數政客甚至鼓吹產業鏈“去中國化”。儘管如此,我們更應看到,中國仍然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的投資目的地。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經濟增長由降轉升,使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好於全球,更加堅定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預期和信心。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8日的一篇文章透露,中國消費經濟復甦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的損失,中國成為美國公司的“避難所”,這是文章標題;美國斯凱奇公司、耐克公司等一些知名品牌高管在最新的財報季特別提到,是中國幫助其度過了艱難的三個月。另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中日本在華新設企業415家,美國860家,韓國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國296家,德國245家。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總體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強大磁吸力沒有變,我國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變,我國持續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沒有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戰略沒有變,我們有信心做好全年穩外資工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