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規下首例:曾經的大牛股鎖定退市,造假400億,一羣人想救也救不回來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退市新規發佈以來,首隻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的公司提前鎖定,它就是宜華生活(*ST宜生,600978.SH)。

截至2月5日收盤,*ST宜生股價為0.70元,已經連續14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即使後面6個交易日天天漲停,其股價也無法重返1元大關,這意味着*ST宜生將直接退市。

*ST宜生提前鎖定退市

期間,雖有自然人發起要約收購出手“拯救”,公司高管也緊急回購股份“自救”,但還是沒能把*ST宜生“救活”。根據退市新規,觸發1元退市將不再有退市整理期。

*ST宜生連發退市風險提示公告

要約收購+高管自救

還是沒救回來

*ST宜生曾是一隻大牛股,在2015年時堪稱“妖股”,股價爆炒後翻了幾倍達到20多元,市值超過350億元。如今短短几年後,300多億元灰飛煙滅,市值只剩個零頭。公司業績也是“慘不忍睹”,預計2020年度淨虧損約19.18億元至21.68億元。

根據證監會1月29日的通報,*ST宜生涉嫌2016年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造假金額累計超過400億元。

證監會2020年4月依法對*ST宜生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初步查實公司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存在嚴重虛假記載。一是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餘億元;二是通過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餘億元;三是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餘億元。證監會表示,目前該案已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會將依法從嚴追究相關主體違法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ST宜生從2020年12月15日起,股價就曾經跌破了1元面值,一直跌到了0.76元。在此緊要關頭,2020年12月24日,突然有一位自然人黃樹龍出面,表示擬以部分要約方式收購公司6%的股份,以要約價格1.15元/股來算,所需資金1.02億元。

公告顯示,黃樹龍為公司無關聯第三方,在深圳市中金華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華業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華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擔任法人代表,共對外投資了廣東華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華大不鏽鋼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資產規模約20億元。

紅星資本局曾就“要約收購”致電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表示,黃樹龍本人知道公司存在退市的風險,但即使公司終止上市,也將繼續完成本次要約收購。並且黃樹龍還繳納了不低於20%的履約保證金,共計2050萬元。可見其出手“拯救”公司的決心。

隨後*ST宜生股價快速反彈,並重新回到1元以上。在此期間公司多名高管也緊急回購股份展開自救,如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劉偉宏、財務總監周天謀、公司副總經理黃澤羣等人先後加入增持隊伍。

截至1月18日,劉偉宏累計增持3次,共110萬股,參考市值110.73萬元;周天謀累計增持4次,共129.13萬股,參考市值129.76萬元;黃澤羣增持1次48.53萬股,參考市值49.99萬元。三人累計增持287.66萬股,參考市值290.48萬元。

雖然自然人黃樹龍要約收購的條件很誘人,公司一眾高管的自救也很努力,但還是於事無補。*ST宜生股價在1元左右徘徊幾次後,很快又重回跌勢,直至徹底墜入“1元退市”的深淵。這也意味着所有拯救均告無效,已經全部化為泡影。

“宜華系”潰敗

處在失控的邊緣

宜華生活、宜華健康(000150.SZ)組成了資本市場的“宜華系”,背後是潮汕資本大佬劉紹喜家族。在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劉紹喜身家仍達75億元。

汕頭人劉紹喜在24歲時以創辦傢俱廠起家,發展到後來,旗下的宜華集團成為集居住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四大產業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2004年8月,宜華生活的前身宜華木業登陸上交所,是汕頭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企;2007年,劉紹喜家族的宜華地產也借殼上市,後來更名為宜華健康。

在整個宜華集團頂峯時期,總資產高達850億元,戰略投資了近百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但如今“宜華系”風光早已不在,近年來資產大幅縮水,2020年終於“暴雷”,連續出現債務違約、股權相繼被凍結、劉紹喜本人也被反覆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如今“宜華系”直接掌控的兩家上市公司均處在失控的邊緣。除了宜華生活已經鎖定退市外,紅星資本局查閲財報發現宜華健康2019年鉅虧逾15億元,2020年繼續虧損,已經拉響了*ST警報。1月29日,宜華健康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將虧損5.5億至7.5億元。

業績頹勢之下,宜華健康的股價也進入了下行通道,在2月4日刷出了1.99元/股的新低,不過2月5日又以漲停報收,暫報2.21元。

宜華健康也到了危急關頭

截至2020年底,宜華健康及子公司逾期債務共12.59億元。至今年1月18日,公司新增債務到期約3.3億元。身陷債務當中的宜華健康也在着手引入新股東“救場”。2020年12月28日,宜華集團通過大宗交易向新里程健康轉讓3511萬股,佔總股本4%。

2021年開年後,宜華健康向新里程健康拋出了定增預案,出讓控制權來解決債務危機。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募資不超過6.64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定增事項發行成功後,新里程健康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26.15%,成為第一大股東。同時,新里程健康合計控制宜華健康33.85%的表決權。宜華健康不惜讓出控股權引援,新里程健康出手拯救能否成功?一切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警惕“1元退市”的虹吸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1元退市”具有高效性、短週期的特點,可以加快優勝劣汰,加速績差股出清,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但也有專家指出,“1元退市”的政策,對於低價股有潛在的虹吸效應,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2元后,就有加速向1元靠攏的趨勢,甚至在熊市時容易形成羊羣效應,進而可能導致踩踏事故,加速下跌趨勢。

以包鋼股份(600010.SH)為例,眼下股價僅有1.13元,可謂遊走在1元退市的“懸崖”邊緣。其實包鋼股份最近幾年的財務指標卻比很多上市公司好得多:2017年實現淨利潤20.61億元,2018年實現淨利潤33.24億元,2019年實現淨利潤6.68億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預計利潤3.5億-4.55億元,可見其並非績差股。

如今包鋼股份的價格已經逼近退市邊緣,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擔心,對此公司也公開回應表示,大股東包鋼集團的增持計劃目前仍有效,公司一直在積極籌劃應對退市風險。

再比如山東鋼鐵(600022.SH)、酒鋼宏興(600307.SH)、華電能源(600726.SH)、大連港(601880.SH)、石化油服(600871.SH)等個股,其中不乏大型國有企業甚至央企,其歷史上正常年份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十分可觀。但它們所處的傳統行業領域,長期缺乏市場關注,特別是市場被基金重倉股“抱團”之後,二八分化格局嚴重,導致部分並非績差股的上市公司,也面臨被退市“誤傷”的高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