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外交學會副會長香農·奧尼爾文章:“華盛頓共識”的時代已經過去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美國《外交》雙月刊2021年1-2月號(提前出版)刊載題為《不是保護主義的保護,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的文章,作者系美國外交學會副會長香農·奧尼爾,文章指出,美國的產業政策應該建立在加強全球合作與競爭,改善美國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以及國內公共投資的基礎之上,從而減輕華盛頓共識的缺陷。阻止或減緩其他國家的進步永遠不會比趕超這些國家有效。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來維護過往的產業政策只會給美國帶來壓力。全文摘編如下:

20年來,商品、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是世界的指導原則,具體體現在所謂的華盛頓共識中。儘管各國並不總是恪守這些理想或實行放任政策,但大多數國家希望這樣做。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加入了倡導和實施這一觀點的多邊機構,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

然而,華盛頓共識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儘管有些評論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並不是其消亡的原因。

發展中國家在本世紀初開始反對這一共識。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成熟經濟體開始反感其信條。如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支持“產業政策”,這是政府對某些產業和更廣泛的經濟進行干預的普遍説法。即使在美國,這種轉變也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政府無視並攻擊了美國數十年來領導的自由世界秩序。但是其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華盛頓的一種新的傳統智慧,它傾向於一條更加依賴於政府的積極參與的經濟道路。

華盛頓共識的政策刺激了全世界的發展。但它們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自由貿易使工人處於不利地位,基於市場的做法不足以應對諸如氣候變化等全球危機。

但是,糾正華盛頓共識的缺陷並不意味着美國應該接受貿易保護主義,因為貿易保護主義將會帶來經濟災難。美國的產業政策應該建立在加強全球合作與競爭,改善美國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以及國內公共投資的基礎之上,從而減輕華盛頓共識的缺陷,避免保護主義的弊端。

“新自由主義”的光芒消退

華盛頓共識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動盪。隨着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在經濟衰退和滯脹中摸索前進,主流經濟學思想發生了轉變,新自由主義思想家對市場更為友善,他們在學術部門風光一時。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教父米爾頓·弗裏德曼贏得了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華盛頓共識,貿易協定降低了關税,取消了進口商品的配額和政府許可證,並保護了知識產權和其他財產權。隨着資本市場的開放,國際資金流量激增。政府解除了對產業的管制,並將國有企業私有化。與此同時,多邊機構開始執行規則,例如,WTO裁定爭端並懲罰違反規則的人。IMF鼓勵各國開放外國投資,並要求削減支出和其他緊縮措施,以使債務國重回正軌。

回想起來,對該共識的這一信念是不合時宜的。遵循指定路徑的新興市場通常並不繁榮。儘管貿易和投資激增,但許多經濟體並未擴張或多樣化。同時,違反規定甚至是破壞規則的經濟體卻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在亞洲,許多國家指責IMF及其緊縮措施加深和擴大了1997年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

在較為富裕的國家中,這一共識最終慢慢消失,那裏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幾乎無法解決因工資下降或停滯、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以及工會的衰落而對工人造成的傷害。同時,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由於長期的經濟不景氣和緊縮措施,社會保障體系開始瓦解。

經濟學家試圖通過以反腐敗法規和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等改革措施來補充其基本菜單,以保護這一模式。但為時已晚,其光芒開始消退。在財政部,在中央銀行,甚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所在地達沃斯精英階層的對話中,對華盛頓共識的批評不斷蔓延。

當然,即便在華盛頓共識的鼎盛時期,產業政策也沒有消失。各國政府繼續使用貿易規則、税收優惠、低利率和公共合同等手段干預市場,以保護國內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吸引和管理投資。

美國也越來越支持國家對經濟的積極干預。各州已經在例行提供税收優惠、員工培訓和平價電力等好處來吸引新工廠或企業總部。聯邦政府還規定,美國的高速公路和機場必須使用美國製造的鋼材建造,政府資助的學校午餐計劃只能使用美國種植的糧食,而且許多國防合同都包含“購買美國貨”的條款。

政府是創新最大投資者

即使是隻對市場經濟進行監督的政府,有時也必須進行干預以克服市場失靈,及應對各企業或整個產業領域選擇忽略的問題。就研發而言,政府是唯一可以以一次又一次激發創新的方式進行投資的參與者,因為它們比任何私營企業都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長的時間框架。

在美國,聯邦資金推動了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觸摸屏、太陽能電池板、LED燈、水力壓裂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以及人類基因組測序背後的科學。聯邦政府向數百所大學的研究實驗室、私人承包商和企業提供支持,這些投資已通過培養新產業、增加税收、改善公共衞生和確保美國的技術優勢而獲得了許多倍的回報。

更多傳統的國家安全問題為擴大公共部門在經濟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對產業政策的一些新熱情源自對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日益認識。國際製造業通過讓企業削減成本來提高效率,但它也使生產暴露於遠方的自然災害、針對性襲擊或其他國家的侵略之中。例如,2011年,泰國的洪水淹沒了製造汽車零部件的工廠數天,導致世界各地的本田和豐田裝配線工作中斷。新冠疫情大流行表明,即使是相對平凡的商品,比如呼吸機、個人防護設備和藥品,生產地點的全球性集中也構成了風險。去年3月,英國境內的阿司匹林僅夠幾周的用量。

各國越來越擔心,國際供應鏈可能會被武器化以獲取地緣政治利益。美國已在這方面採取了行動,利用其在全球金融中的核心作用,迫使歐洲公司撤出伊朗,強迫印度精煉廠放棄委內瑞拉的石油。

積極參與制定全球標準

明智的美國產業政策應避免採取狹隘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是給美國的商品和服務打開全球市場,並增強美國公司及其工人利用這些機會的能力。為了使美國更具競爭力,華盛頓的產業政策應將自由貿易協定納入其中,以降低美國企業在海外銷售時仍會面臨的壁壘。這意味着要重新加入已達成的協議,例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並恢復與歐洲暫停的貿易談判。這些協議加在一起可使美國企業更好地進入擁有約10億人口的市場。

在制定全球標準時,美國一定不能往後站。過去,美國的領導和參與往往意味着美國的行事方式成為全球標準。然而,近年來,美國的影響力減弱。中國、德國、俄羅斯和其他10多個國家現在比美國派出了更多代表去參加有關技術標準的國際會議。特朗普政府在其2021財年預算提案中削減了聯邦政府對實驗室的資助,這些實驗室對圍繞國際標準制定的討論進行研究和專家分析。美國禁止與中國科技公司華為互動的規定使得許多美國企業無法出席討論和決定國際電信標準的會議。

氣候變化是美國應重新加入全球對話,並積極參與規則制定的另一個領域。歐洲已經在大力推行綠色產業政策。它正在執行碳税,資助清潔技術的區域供應鏈,以及投資可再生能源和無排放交通。美國應激勵美國企業擺脱較髒的能源資源,並促進清潔能源的到來。

為了真正收穫明智的產業政策所帶來的好處,華盛頓必須要克服單幹的新習慣,重新融入這個世界,與他國接觸並利用技能、勞動力成本、自然資源、專利和獲得資本上的差別。美國應該從其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始。2020年7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取代已有25年曆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保護了根深蒂固的區域供應鏈,並有可能預示着這三個國家之間更加統一的經濟戰線的曙光。華盛頓應通過圍繞邊境基礎設施、海關手續和其他法規的更好的協調來補充新協議。這些努力將為三地的企業和員工擴大機會,把這一近5億消費者的大陸市場綁定在一起,並使北美的產品和服務更具全球競爭力。

阻止或減緩其他國家的進步永遠不會比趕超這些國家有效。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來維護過往的產業政策只會給美國帶來壓力。一個向世界開放更多商品和服務,使美國企業和工人更具競爭力,並與美國鄰國接觸的政府會更好地為美國人民服務。這是產業政策唯一有望為該國帶來更加繁榮的未來的方法。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