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賭”贏了瑞幸?

來源: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陳重山

瘋狂開店、門店數超星巴克的瑞幸,在“賭”什麼?

成立不到5年便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開始打破51歲老牌巨頭星巴克的光環。

4月11日,曾深陷財務造假醜聞的瑞幸與因低俗廣告備受爭議的“營銷界泥石流”椰樹跨界聯手,推出聯名產品椰雲拿鐵,掀起了一陣“土潮風”。

據官方信息及GeoHey極海品牌監測數據,截至4月17日,這款新品7日總銷量超過495萬杯,日均銷量超過星巴克中國所有品類日均銷售總量(128.4萬杯)一半。就在半個多月前,瑞幸門店總數超過星巴克中國的消息登上了熱搜。

憑藉層出不窮的爆款單品和屢屢出圈的花式營銷,瑞幸跨過了生死危機。但雪豹財經社分析認為,此舉並未帶來利潤的改觀,而是使瑞幸門店數量大規模增加。

再度走上瘋狂開店老路的瑞幸,這次會賭贏嗎?

01  瘋狂開店

踢走陸正耀、精打細算地熬過苦日子的瑞幸,再次走上了瘋狂開店的道路,重拾“陸氏打法”。

2022年2月,瑞幸CEO郭謹一在內部信中透露,瑞幸1月新開門店360家,超過退市前的開店速度。瑞幸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瑞幸平均每月新開門店數量分別為172家和208.7家。

不過,與大把燒錢開直營店不同,瑞幸目前主要靠加盟形式拓店。

自2021年1月宣佈“0加盟費”放開加盟以來,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瑞幸新增加盟店753家,接近新增直營店數量(468家)的兩倍。

誰“賭”贏了瑞幸?

如火如荼的營銷,也讓瑞幸吸引了更多加盟商。雖然加盟瑞幸的裝修費、設備費、保證金等前期投入達到40萬元以上,但在相對空白的下沉市場,瑞幸仍然十分受歡迎。

然而,門店數量的擴張,並沒有為瑞幸的利潤帶來改觀。

2021年第四季度,瑞幸的經營虧損從上季度的670萬元擴大到1.2億元,2021全年總體經營虧損為5.4億元。郭謹一在2021年報中表示,自營門店層面利潤已經實現年度轉正,這意味着加盟店拖了後腿。

加盟店增收不增利,甚至成為瑞幸扭虧為盈的障礙,但瑞幸並未停下加速開店的步伐。

這背後的原因,或與瑞幸的重新上市計劃不無關係。

據英國《金融時報》1月19日報道,瑞幸考慮最快於年底重返納斯達克上市,被瑞幸方面否認。不過,已退市到粉單市場的瑞幸仍對外發布財報,並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被外界認為在為上市做準備。

4月11日,瑞幸宣佈完成債務重組,正式結束作為債務人的破產保護程序,公司在任何司法管轄區不再受到破產或破產程序的約束。

這意味着,瑞幸迎來全新開始,迴歸正常公司。

增加門店數量、擴大市場規模,繼而謀求上市,瑞幸再次衝擊資本市場背後,誰將是最大的贏家?

02  誰賭贏了?

第一投資首席投資官呂曉彤曾在2018年斷言:投資人押注瑞幸,賭的就是“再造一個星巴克”。

截至2021年12月,瑞幸的門店總數達到6024家,超過了5557家門店的星巴克中國,成為中國國內門店最多的咖啡連鎖品牌。當初燒錢造夢的資本如果陪着瑞幸走到今天,可以算作賭贏了一半。

誰“賭”贏了瑞幸?

在這場瘋狂的賭局中,大鉦資本堪稱最大贏家。

據瑞幸2021年財報,截至2022年4月10日,大鉦資本持有瑞幸19.4%的A類股、100%的B類股、96%的高級可轉債,擁有57%的投票權。

誰“賭”贏了瑞幸?

(瑞幸股權結構 截圖於2021年年報)

瑞幸能夠順利完成債務重組,離不開大鉦資本在背後的支持。

2021年12月,陸正耀、錢治亞等“造假管理層”股權託管人畢馬威在BVI(英屬維爾京羣島)法院上,對債務重組的清盤程序提出反對意見,導致債務重組截止日期延後。隨後,大鉦資本聯合IDG資本、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收購了畢馬威託管股權,推動了債務重組完成,化解了此次危機。

帶領瑞幸“起死回生”的郭謹一團隊上台,也是大鉦資本聯合愉悦資本“踢”走陸正耀的結果。

郭謹一執掌下的新瑞幸投李報桃,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重新上市掃除障礙。

2022年,瑞幸已獲美國法院同意,向SEC(美國證監會)繳納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罰款。再疊加此前在國內被罰6100萬元,以及與美國集體訴訟原告達成1.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9億元)的和解意向,瑞幸遺留問題“包袱落地”。

24億元的鉅額賠償背後,同樣可見大鉦資本的身影。2021年4月,大鉦資本投資瑞幸2.4億美元,以認購高級可轉換優先股的方式落地,為瑞幸輸血。

相比之下,陸正耀、錢治亞等“造假管理層”,成為這場賭局中徹頭徹尾的輸家。

據2022年1月瑞幸公告,大鉦資本收購畢馬威託管股權後,原“造假管理層”股權也完成清算,與瑞幸再無關聯。而在瑞幸納斯達克上市前的2019年,據招股書,陸正耀家族與錢志亞家族分別佔有30.53%、19.58%的瑞幸股權。

與陸正耀、大鉦資本並稱瑞幸“鐵三角”的愉悦資本,則因為在瑞幸IPO時急於套現,股份從上市前的6.75%降至2021年7月的3.22%。

經歷過黑暗和低谷,僅存的“局中人”大鉦資本等到了黎明將至的曙光。

03  重新上市之困

懷揣重新上市夢的瑞幸,邁出了翻身的第一步,但奏響凱歌還為時過早。

按照美股市場規定,從粉單市場重回納斯達克需要具備以下基本條件:淨資產達到500萬美元,或年税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流通股達100萬股;90個交易日內最低股價為4美元;股東超過300人;有3個以上的做市商。

截至4月18日,瑞幸在粉單市場的股價為9.57美元,且自2020年12月以來均高於4美元。目前,瑞幸總市值27.66億美元,流通股超過100萬股,雖然財報並未披露股東數與做市商的情況,但滿足重新上市的基本條件並不難。

不過,從2018年至今,粉單市場的上萬家公司裏,沒有一家能夠成功轉板納斯達克。瑞幸作為曾經財務造假的公司,SEC對其IPO的要求會更嚴格,如何重新贏得投資者信任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瑞幸也無法在國內A股上市,因為國內主板上市對擬上市公司有盈利要求,而瑞幸至今未實現盈利。強調“硬科技”屬性的科創板雖然不要求盈利,但瑞幸同樣顯然無法達到要求。

謀求在港交所上市同樣並不容易。港交所有一條規定,要求擬上市公司“高級管理層必須保持3年穩定”。瑞幸目前的管理團隊是2020年7月上台,距今不到兩年時間。

這意味着,除了走在英國倫敦或新加坡上市的非主流路徑,瑞幸重回資本市場最便捷的方式,是通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

2021年1月,賈躍亭創立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通過SPAC借殼上市納斯達克,完成上市,募資約10億美元。自2022年1月1日港交所SPAC上市機制生效以來,已有12家SPAC公司遞表港交所,其中一家成功登陸港股。

目前,大鉦資本已是瑞幸最大股東,利用57%的投票權,理論上可以推動瑞幸回港SPAC上市,向投資者講出“門店數超星巴克”這一全新故事。

風暴迭起的瑞幸生死故事中,大鉦資本站到了最後,也更有機會笑到最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8 字。

轉載請註明: 誰“賭”贏了瑞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