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消費市場增長速度驚人,引來眾多企業垂涎。甚至很多大型購物中心都在增加兒童業態比重,也是看中兒童經濟帶來的獲客效應。客觀説,“親子經濟”的紅火本是好事。不過,旺盛的親子消費需求,卻並沒有得到消費市場的善待。比如,當“傳統理髮店”變身“兒童造型店”,價格也立即增長了幾倍甚至幾十倍;有的美術班每節360元的課程,必須50節一起買,且要求必須在一年半以內用完。面對種種“霸王條款”,消費者沒有話語權,且有可能讓消費打水漂。這些“坑”不能不説是商家的有意設計。
育兒是一項系統且複雜的工程,從飲食、服裝到教育、遊樂……愈加成熟的經濟氛圍和消費環境催生了更加細緻的親子消費需求。可以預見,當兒童消費市場規模擴大,針對消費者的“消費陷阱”也會增多,消費者權益損害也可能會更普遍。作為商家,應該看到“親子經濟”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把這一生意做大做強,既要讀懂孩子的心,更要注重培育品牌,在業態豐富度和創新力上下功夫,使其物有所值。如何打造過硬的產品,提供最能吸引消費者需求的服務,值得相關從業人員深思。而家長也應學會理性消費。一些不正常的消費觀也是促成親子項目消費價格虛高的原因。相關部門則要加強對“親子經濟”的監管力度,遏制其野蠻生長,促進其健康發展。當孩子們不再只是商家的賺錢工具,而是被消費市場善待的客人時,“娃生意”的發展才能更上台階。
【來源:經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