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熱議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利好全球經濟

中新社海口10月30日電(記者 王子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30日在海口召開,來自中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學者熱議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當前,面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複雜變化,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本次論壇圍繞“大變局下的國際經濟金融走勢”“中國開放大趨勢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老齡化社會的政策與制度安排”等話題展開探討。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而言意味着什麼?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中國高水平開放促使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將在未來5-10年逐步形成服務型、創新型、綠色型與開放型的經濟形態,由此帶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他預測,未來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中國經濟仍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短期面臨較大壓力。專家稱,要從中長期趨勢看到消費結構與主體變化催生的新消費需求。“如果中國成功將國內需求轉向消費,同時在未來十年保持4%-5%的增長率,中國消費者可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芮澤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潛力。

面對新的發展環境,改革仍將發揮重要作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説,目前中國已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制度支撐,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格局。遲福林建議,中國應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國內製度層面延伸,在公平競爭、反壟斷、市場透明、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強化制度性安排。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藴嶺指出,中國新發展格局的構建與發達國家的後工業化模式不同,不是走產業轉移出去的結構調整,而是與外部世界的深度鏈接,“深度鏈接基礎是製造業的網絡構建、基礎設施構建和物聯網的構建。”他説,這是一個長時間進程,要求中國適應氣候變化、新全球化、老齡化這三大新環境因素。

構建新發展格局,海南自貿港可發揮怎樣的作用?海南省省長馮飛表示,海南地處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將做好吸引和配置全球資源的“反應爐”,成為擴大國內消費的重要戰略支點。當前海南正努力做好封關運作準備工作,封關運作後自貿港政策與制度將進入全面落實的階段。(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7 字。

轉載請註明: 學者熱議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利好全球經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