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三個原因,讓我看空理想汽車
發行第一天,理想汽車的股價最高點就來來到了17.5美元,截止當日美股收盤,最終股價定格在16.46美元,漲幅達43.13%。
投資人火線力挺瘋狂唱高,而銷量卻越走越低
招股書顯示,理想汽車的股東同意購買 3.8 億美元的 A 類普通股。美團認購3億美元,字節跳動認購了3000萬美元,王興購了3000萬美元,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 Kevin Sunny Holding Limited 認購了 2000 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也殺了出來,擬認購其中3億美元。
熟悉造車圈的人對高瓴資本並不陌生,它曾是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在蔚來 IPO 時,它曾持股 7.5%。
在持續減持蔚來股票之後,2020 年年初,高瓴資本徹底清倉手中蔚來的股份。事後某位蔚來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高瓴這次最少得賺10億元。”
但高瓴資本的張磊恐怕高興不起來,在他清倉之後,蔚來的股票迎來暴漲,達到歷史高位。
這説明了一個問題,對於蔚來的前景,高瓴資本看走了眼。
同時也不難看出張磊作為職業投資人“投機”的一面,對於他來説,套現走人見好就收比“藍天白雲”的美好願景現實得多。
放眼看今天王興一眾投資者和各大投行在 IPO 前不遺餘力地造勢唱高理想汽車,其原因不難理解,投資永遠是看回報的,不哄抬理想股價,他們怎麼賺錢?泡沫越多,撈得自然也就越多。
李想是個聰明人,與投資者的瘋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內部對於 IPO 的宣傳保持克制。李想的原話是這樣的:“公司發展進程才跑了 1%,沒啥值得慶祝的。低調完成 IPO 之後,大家繼續幹活。”
2019 年 12 月,理想 ONE 正式開啓交付,直至 2020 年 6 月,理想共交付了 1.04 萬台車,成績非常不錯。
但如果你仔細研究理想 ONE 各月的交付量你會注意到,前五個月都在上升(2 月春節+疫情除外),在今年 4 月份交付達到頂峯之後,接下來的兩個月是走下坡路的,這個走線是很奇怪的。
(2019 年 12 月 1029 輛;1 月 1180 輛;2 月 269 輛;3 月 1475 輛;4 月 2793 輛;5 月 2148 輛;6 月 1834 輛)
在前期訂單消化掉之後,新訂單沒有及時進來,交付量自然要下落。
眼看着七月底,理想 ONE 最新的銷量數據即將出爐,如果在接下來幾個月持續下降,理想又沒有新東西提振士氣,資本市場對於理想的信心勢必會減弱。
產品單一,兩年後的新品解不了“近渴”
在理想 ONE 之前,李想曾押寶微型電動車失利,SEV 項目被迫流產。外界視為李想賭錯了政策,一場賭局失敗,李想又踏進了另一場賭局:增程式。
好在這次政策沒有讓李想失望,新能源目錄上,增程被劃歸“插混”這一品類,補貼照拿、綠牌照上。
在去年試駕完理想 ONE 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李想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理想 ONE 在細節上的琢磨顯然是下了很深功夫的,非常討好消費者。
但交付前“生而成熟”的標籤最終還是被現實打破,斷軸、漏水、自燃、未解除物流模式導致失速,等等一系列問題接連曝出,説明理想汽車歸根結底還是一家年輕的造車公司,沒有人生下來就註定成熟。
拋開這些外在的不足,我們看理想 ONE 的本質:增程。
至少在目前來看理想 ONE 是沒有直接競品的,即便豐田在中國市場出了一台插混版的漢蘭達,它也很難一拳錘趴理想 ONE,畢竟豐田的智能化水平尤其那套車機,跟互聯網出身的理想還差十萬八千里。
不過,要知道沒有一家車企能夠通過一款產品實現通吃(哈弗H6除外),理想自然也是如此,在收割完“奶爸”市場之後,理想又該何去何從?
按照理想的最新規劃,他們會在 2022 年推出一款高端SUV,並計劃生產中型、小型SUV,依舊是增程。
在李想看來,增程依然是理想汽車接下來幾年的主線,先不説政策風向會怎麼變,就拿增程這套動力系統來説,它依舊需要市場的長期驗證,東安的 1.2T 發動機究竟有沒有宣傳上那麼靠譜,消費者會給出答案。
話説回來,蔚來和小鵬已經開始接連推出第二款、第三款產品時,理想的下一款產品在哪裏?
理想還需要兩年之後才能問世,消費者等得了嗎?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復刻昔日之蘋果的,況且現在的蘋果也打起了“機海戰術”,全面佈局中高低端市場。
現款產品面臨自動駕駛硬件瓶頸
作為上市公司,如何在接下來兩年靠着單一產品繼續保持活力,李想給出的答案是自動駕駛。
李想曾透露公司的自動駕駛戰略,2021到2022年實現NOA功能(根據地圖導航輔助駕駛),到 2023 年該公司會推出全新車型X01,標配支持L4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預計 2024 年將會開始通過 OTA 的方式讓旗下車型具備 L4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就拿打燈變道這項功能來説,由於缺少兩側毫米波雷達,該功能在使用上非常危險,車輛很難感知到兩側車道的來車,我們在試駕中被反覆叮囑:一定要注意觀察。
對此,著名“電動黑”@王銅根 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李想也在微博上表示認同,並表示會繼續改進。
投資人怎麼説?
不過在寫完上文之後我看到業內美股投資人發來的一段話,瞬間讓我覺得有些“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這位投資人的原話是這樣的:“資本市場看銷量,技術路線不是很care”。在我們操心理想汽車種種隱憂的時候,資本市場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賣得好就是牛 X。
今天理想汽車股票暴漲或許可以這樣解釋,趨利是投資者的本性,他們的想法往往很簡單粗暴,在看不準的時候,都打着“撈一筆就走”的主意。
對於缺錢的初創公司來説,不被資本裹挾很難,我相信李想有這個定力,但我同樣對理想汽車的前景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