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再發聲,關鍵時刻到了……
這一週市面上大多是房地產税的消息,大家眾説紛紜,各路假消息也不少。
漏洞很大的假方案,很快被官方闢謠。
房地產税試點的事情我們可以先放一放,但一定要關注一下下面這個。
前天(10月27日)有一則容易被忽略的文章在央媒刊登。説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刊登在《經濟日報》第六版位置。
《經濟日報》是國務院主辦的中央直屬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在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極強。
該文章標題是“共同富裕需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文章針對現階段房地產調控及未來樓市的發展目標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解釋,部分觀點對當下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性。
1
重要央媒及時發聲,有利於穩定市場情緒,對接下來的調控有好處。
這篇文章最大亮點,是花了很大筆墨,側重闡釋了“共同富裕與房地產市場的關係”。
1、房地產行業因其體量大、產業鏈長,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2、房地產擁有較大行業規模,儘管告別過快增速,仍將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且在住房租賃、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仍有廣闊結構性發展空間。
3、在推動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觀察房地產市場,有助於我們看清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文章還為房地產行業發展空間給出方向。
結論是“共同富裕並沒有拋棄房地產市場,需要房地產市場穩定與發展”。
文章還就針對當前進行的房地產金融端調控(指的是房企的“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和針對銀行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為代表的調控)進行了解讀。
《經濟日報》文章預測,這樣做將使資金不再過度集中於房地產領域,從而使房地產行業告別過去快速發展階段轉入相對平穩的階段。
這也表明了,房地產金融調控未來是常態,不會有大的調整。但也會根據市場波動情況做些微調以確保市場穩定運行。
這裏要注意的是,“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協調發展”,並不是新觀點,而是寫進去年12月份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中。
這是國家層面對房地產行業從整體行業角度進行了一次新的定義。
因此,《經濟日報》的提法,延續了“十四五”規劃中關於對房地產市場的定位。
再外界看來,大部分裏,房地產行業歷次被提及,大部分都是被點名“批評”的姿態。
“十四五”規劃中,房地產被提出“讓房地產行業跟實體經濟均衡發展”,這句話的重要信號是發展,而不是被打壓。
進入2021年來,房地產市場景氣下滑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市場規模仍在。
在“雙循環”背景下,特別是如何保障“內循環”,住房消費將依然是十四五期間重要的消費主力軍。
10月27日《經濟日報》文章裏還重點提及了“增加財產性收入”。這是10月16日《求是》領導人文章裏就提到了。我們摘取了其中核心的觀點:
1、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將着力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要增加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產等各類財產性收入。持有住房是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增加城鄉居民住房類財產性收入,將有利於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
2、應充分滿足城鄉居民的剛需和改善性等基本購房需求,實現住有所居的同時,也能有力增加其財產性收入。
3、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廣大城鄉居民獲得感也將大大增強。
不過,文章還指出,增加住房類財產性收入,不是鼓勵炒房。着力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有利於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目標實現。
而“增加住房類財產性收入”,這是10月16日《求是》領導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文章裏就提到了。
“持有住房是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文章還採用了央行2020年發佈的數據,我國居民住房資產已經佔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59.1%。
這相當於肯定了住房是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住和改善需求給出了積極信號。
我們的解讀是,今後制定的市場政策,在“房住不炒”前提下,註定要從遏制住房投資轉向支持住房消費。
住房消費,除了自住外,應該也包括支持部分房產業主用來持有房產出租獲利,而不是多次轉手獲利。這也是住房財產性收入的一部分。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國家鼓勵房產投資,我們不能通過一篇文章來做出簡單的判斷。應該理解為不反對合理的房產投資需求,包括房產在內的長線持有的資產配置是受到保護的。
很明顯,讓國民看多中國的房產,比唱空要好得多。總之,從目前多方面發出的信號看,推動共同富裕的諸多手段中,房地產不能缺席。
2
《經濟日報》這段時間,對房地產市場和調控風向頻頻發聲。
比如9月份刊文的“謹防樓市大起大落”,就被外界解讀為樓市即將寬鬆的發聲。
樓市要穩,房企先要穩。
前幾天,一個重要會議的舉行在坊間傳播,但是會議之後對外釋放的消息不是很全面。
我們從國家發改委官網中找到一些有料的信息。
據發改委官網披露,10月26日,發改委外資司會同外匯局資本司召開了部分重點行業企業外債座談會,認真聽取參會企業的經營情況、外債償付計劃和意見建議。
據悉,在此會議前一天,國家外管局上海分局就召開會議,要求對房企境外債到期情況進行摸排。
據財聯社的報道,國家外管局已為房企境內資金償還境外債開闢“綠色通道”,綠色通道開通後,房企用境內資金償還境外債時,審批速度明顯加快。
克而瑞數據表明,2021年以來,房企債務違約事件增加,且逐步蔓延至頭部房企。境外投資者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擔憂有所加劇。
如果加上10月初至今的數據,今年房企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次數已超百次,創下歷年之最。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在目前的關鍵時間節點,召集房企開會,在一定意義上也釋放出維穩信號。
而從近期央行接連釋放積極信號判斷,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融資調控不會繼續加碼。
但我們認為這並不意味着是拐點。對於市場而言,很多事情不應該被簡單地理解為歷史的重複,而是敬畏。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傑在近日一次內部講座上提到:
資本無序擴張極大地擴大了房地產的資本屬性,改變了房地產的消費屬性,導致我們目前困難重重。我估計要三年時間才能解決房地產無序擴張帶來的後遺症。
他認為,我們希望資本進入所需要的領域來解決中國經濟的短板問題,而不是打擊資本。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落在每一粒塵埃,事關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