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中國證券報》22日刊發文章《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建立 “第三支柱”新機遇來了》。文章稱,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將進一步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意見》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户資金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各類金融機構正摩拳擦掌,在個人養老金賬户管理、產品投資、投資者教育等多層面做足準備。
(資料圖,新華社發)
(小標題)金融機構各有優勢
多位專家認為,個人養老金髮展前景廣闊,各類市場主體將迎來業務增長新空間。記者瞭解到,各類金融機構正從多個層面做足準備,以期為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做好服務。
“作為一項關乎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制度安排,個人養老金具有社保與金融雙重屬性。”興業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商業銀行既要從服務社保領域的角度為個人養老金的推廣落地提供儘可能的便利,又要立足金融主業,將個人養老金融列入現有的金融服務生態。
商業銀行在參與養老體系建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某大型銀行相關業務人士認為,銀行在中老年羣體中的信任度較高,同時也是優選養老資產的最佳平台和載體。建議銀行整合資源構建養老金融產品開放平台,並從客户需求出發,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目前各類金融機構正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挖掘個人養老金市場,初步形成跨業競爭格局。”某大型險企業務人士表示,保險業要發揮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升長期養老資金投資收益率,成為第三支柱發展的核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規定,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户制度,繳費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未來個人賬户管理資格或成金融機構關注焦點。以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為代表的專業養老金資產管理機構具有個人賬户管理的資質、經驗優勢,有望在個人養老金市場上搶佔先機,優先取得個人賬户委託管理授權,從而開闢業務增長新空間。
(小標題)搭建和完善產品線
近年來,保險和公募基金已在個人養老投資領域持續耕耘。多位機構人士表示,後續將繼續搭建和完善產品線,為個人養老金保值增值。
前述險企人士介紹,養老保險產品具有安全、穩健等特點,能夠在不確定的經濟變局中提供確定性保障。養老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為複利,在長生命週期內可發揮複利效應,促進養老財富積累。同時,養老保險可通過多賬户的產品組合滿足客户不同風險偏好需求。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表示,公募基金管理人投身第三支柱養老金業務中,要做好投資業績,提供高質量的投資顧問服務。除了養老目標日期基金(TDF),中歐基金未來在第三支柱建設方面還會做更多嘗試,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養老產品。
對於後續銀行如何參與個人養老金管理,前述興業銀行負責人認為,要做好賬户準備,賬户管理是銀行的主要職責和優勢所長。同時,要做好理財、儲蓄產品的創設發行工作。產品應更加突出養老屬性,比如具備長期限、支持定投等特徵。
銀行理財也有望迎來業務增量。華夏理財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助理鄧文碩稱,銀行理財在資管產品中規模最大,投資風格符合個人養老金投資要求,預計成為個人養老金的主要配置領域。華夏理財正積極申請養老理財試點資質,希望抓住個人養老金髮展市場機遇,為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長期收益。
(小標題)税收優惠政策仍待明確
《意見》明確,國家制定税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並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
多位專家認為,税收優惠政策的執行將是提升個人養老金參與積極性的關鍵。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指出,要加大財税政策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考慮到一般金融產品不具備風險保障和長期領取功能,對商業養老保險的税收遞延政策要作出專門安排。
“個人養老金具體税收政策尚待明確,當前個人繳費税前扣除標準較低,消費者實際税前扣除的額度有限,節税效果不明顯,難以充分提升消費者需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儁生認為,建議適當提高税延養老保險税前抵扣標準。比如,每月抵扣額度可提高至2000元或3000元。同時,要建立抵扣額度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指數化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未來隨着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動態提高税前抵扣額度。
在投資方面,竇玉明認為,區別於市場上相對穩健的理財或債券型產品,養老基金在產品設計初期就有明確的長期風險收益目標,為此,養老基金需要配置一定比例權益資產。由於風險和波動性較高,做好權益投資就成為養老基金投資底層策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朱儁生建議,穩步放開養老金投資範圍,如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利用港股通等風險可控渠道進行跨境投資,促進多元化資產配置。他還提示,通過設立相對收益率擔保機制、合理化考核機制等,完善風險承擔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