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匯率波動,企業秉持長期主義最為關鍵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遲雨

應對匯率波動,企業秉持長期主義最為關鍵

9月1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低至7.0183;9月16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一度跌破7,最低至7.0188。時隔兩年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邁入“7”時代。

《上海證券報》引述匯率專家的觀點指出,執着於人民幣匯率“破7”並無意義。在學術角度來看,“7”只是一個心理關口,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但是對貿易公司而言,短期內還是感受到“破7”實實在在的影響。

從貿易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貶值是一把“雙刃劍”。

對以美元結算的出口企業來説,人民幣貶值是一種短期利好,其競爭優勢和盈利水平都有望得到強化;但對於進口貿易而言,匯率貶值無疑會導致原材料進口成本上升,同時會在國內加劇輸入性通脹壓力,擠壓下游行業利潤。

而且即便是出口企業,因為未必是即時結算,匯率波動也可能讓客户產生美元升值的預期,因而導致壓價、付款延期等情況。

正因為匯率貶值是一把雙刃劍,而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非常多元,從業務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國家並不提倡企業通過匯率波動去盈利的投機心態,而更多地是考慮如何降低風險。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

基於此,前述意見提出了包括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在內的共15條政策措施,強調要引導外貿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提升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

商務部不久前也表示,將增強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風險因素增多。商務部將會同人民銀行、外匯局等部門,持續引導外貿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鼓勵銀行機構創新優化產品,為更多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

顯然,“穿越”匯率波動,穩住外貿,需要企業做好避險準備,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應對策略,也需要政府部門提供足夠的工具。

在匯率波動成常態的情況下,政府、銀行和企業間的合作有必要強化,這樣有利於建立和完善匯率避險成本分攤機制,通過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和匯率避險業務方面的擔保。

一般來説,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基礎薄弱,外匯套保比其他企業更少,承擔匯率風險的能力也就更低。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繼續在降低門檻、優化渠道、配套激勵等方面助力小微企業破解匯率風險管理難題。

應對匯率波動,企業秉持長期主義最為關鍵。

匯率無法預測,賭匯率走勢可能會有一時收益,但從長遠來看,很難保證企業的利潤不被匯率波動侵蝕。

因此,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外匯衍生品對沖匯率風險敞口,合理運用外匯遠掉期、期權等工具提前鎖定遠期匯率,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境外客户,不妨在簽署合同時約定匯率變動,由雙方共同承擔匯率風險,或者協商以人民幣進行結算支付,以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最佳效果。

當然,不論是做什麼類型的企業,在任何情況下,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強自己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1 字。

轉載請註明: 應對匯率波動,企業秉持長期主義最為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