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日報網評:自貿試驗區助力更高水平開放 “十四五”期間更上層樓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財經

“十三五”期間,中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從4個增加至21個。“十四五”即將到來,自貿試驗區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助力中國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今年前7個月,18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33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900億元以上,進出口額達到了2.7萬億元。18個自貿試驗區面積加在一起不到全國的千分之四,但是外資佔到全國的16.8%,外貿佔到全國的13.5%。

這些自貿試驗區在改革、開放和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已經推廣到全國。7年來自貿試驗區已經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達到了260項,涉及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都有效促進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轉變,有效推動了全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9月,國務院發佈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在原有18個自貿區的基礎上新設3個自貿區,並將浙江自貿區擴區。這充分表明,中國政府致力於探索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十三五”期間,自貿試驗區已經形成新的運行模式,為探索投資、貿易、金融、監管和人力資源新渠道創造了理想條件。事實上,自貿試驗區還促進了制度創新,其成功經驗可以複製到其他地方,以進一步深化改革,為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自貿試驗區吸引了大量外資並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這有助於穩定外資和外貿。作為發展經濟腹地的進程的一部分,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產生了改革紅利,並促進了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自貿試驗區還在國際規則框架下探索新型、可行的開放措施,以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推動更高層次的開放和創新。它還將促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相融合,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全球競爭力與國際合作。

當下,中國正面臨着嚴峻的外部挑戰,包括某些經濟體的反全球化勢頭以及新冠疫情在世界多地的蔓延。在此形勢下,自貿試驗區應當發揮自身功能和優勢,充當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橋樑與紐帶。

通過深化國內改革,中國可以加快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而提升產業優勢。通過擴大對外開放,中國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分工以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發展先進技術,促進創新。

也就是説,自貿試驗區需要開拓國內外市場和資源,以鞏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促進“雙循環”發展格局。它還應當致力於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以便進一步深化改革並促進下一階段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將有助於釋放新一輪更高層次的開放紅利。

此外,通過建設自貿試驗區,中國還可以深入參與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在國際社會擁有更大發言權,並在全球協調和規則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嚴玉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