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股份制銀行2022年報解析:招商銀行依舊優異 浙商銀行異軍突起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財經

由於有回饋股東和提升業績的需要,股份制銀行在經營上相較傳統國有銀行會更加進取,對盈利的關注度也更高,不論傳統的存貸業務還是新興的結算業務都是如此,這一點在2022年報數據當中也有體現。根據統計,在申萬銀行板塊已公佈2022年報的銀行當中,有4家股份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進入前20位,國有六大行則僅有一家。

那麼,已經公佈的股份制銀行2022年報當中,哪些數據值得投資者格外關注?這當中又反映出了哪些經營細節?

吸收存款: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增速超18%

根據統計,股份制銀行2022年的總營收均值為1773億元,歸母淨利潤均值為563.23億元,兩項指標均高於申萬銀行板塊的均值,但其增速均值均低於銀行板塊。不僅如此,這些股份制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與銀行板塊整體比較也存在差距。

根據統計,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招行的歸母淨利潤超過1000億元,興業銀行緊隨其後,為913億元,至於吸收存款方面,股份制銀行當中僅有平安、招商、浙商的吸收存款增速超過10%,尤其是浙商銀行與招商銀行一樣達到18%的增速,考慮到這三家銀行格外注重零售渠道業務,吸收存款增速顯著高於市場水平並不意外。

(來源東財Choice,統計樣本為所有已公佈2022年報的A股上市銀行,**代表無該項數據)

存貸比表現: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經營穩健

不僅如此,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六大行在對外放貸方面也是整體偏向激進,這一點從存貸比的表現便可得知。根據統計,剔除未公佈數據的華夏銀行之後,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均值為79.48%,比板塊整體均值高了近9個百分點,其中有3家銀行更是超過100%。

顧名思義,存貸比是銀行貸款總額佔存款總額的百分比,它所表徵的正是銀行的資金運用能力,一般情況下80%—85%屬於較為健康,過高意味着銀行經營可能存在風險,過低則代表銀行資金運用能力欠佳。由於招行和浙商較注重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這也讓他們在貸款業務更加穩健,這在該數據中得到了體現。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代表無該項數據)

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平安銀行淨息差及淨利差均突破2%

運用吸收的存款對外投資(不限於貸款),獲取付出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差值,是銀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這也在銀行財務報表中衍生出了淨息差和淨利差兩個指標。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計算方式,淨息差為銀行的淨利息收入與生息資產之比,淨利差則為平均生息資產收益率與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之差。

由於股份制銀行並不像國有六大銀行那樣可以輕鬆獲得存款,所以他們的盈利更依賴於對資產的有效運用,淨息差和淨利差自然格外重要。而從數據上看,股份制銀行的表現也確實好於銀行板塊整體,其中部分銀行表現頗為亮眼。

根據統計,在剔除未公佈數據的華夏銀行之後,股份制銀行當中有3家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的淨利差和淨息差同時突破2%,其中平安銀行甚至突破2.6%,這可能與該行擁有中國平安的全渠道支持,可以有效整合同集團內客户金融資源有關,招行的情況也是大致類似。

至於二者在淨息差和淨利差上的不同表現,可能與貸款類業務(包括信用卡,小貸等)的發展步伐有關,因為平安該類業務上相對招商更加激進,從存貸比數據上也可見一斑。

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控制較好

當然,運用資產投資固然重要,但因此忽略貸款質量,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經營持續性,不良貸款率以及撥備覆蓋率這兩個指標正反映了銀行貸款質量的相對高低,其中前者越低越好,後者一般越高越好,但過高也會影響到公司的利潤表現。

根據統計,股份制銀行中有3家的不良貸款率低於1.1%,意味着它們對於貸款的質量把控較為有效,這三家的撥備覆蓋率也都在230%以上。

總結起來,從2022年報來看,部分股份制銀行在利潤及吸收存款的速度上表現可圈可點,其中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部分銀行由於有集團協同優勢,在淨息差和淨利差上也有不俗表現。但與此同時,部分銀行資本消耗過於嚴重,放貸又偏向激進,由此導致的不良貸款增長以及資本補充要求都可能成為業績增長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