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悉數過去一週,中國新能源汽車板塊最為令人記憶深刻的一個瞬間,想必大多人都會把選票投給北京時間6月10日,比亞迪A股盤中大漲近7%,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再創歷史新高,併成為首個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的自主品牌。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即便截至北京時間6月13日收盤,上述兩項數據均有所回落,但依舊維繫着屬於它的資本高光時刻。僅就市值維度而言,更是超越大眾,一舉來到全球車企總排行第三名的位置,整體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十分有趣的是,同樣就在近日,目前市值穩居全球車企榜首位置的特斯拉,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宣佈2022年股東大會將於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位於得州超級工廠舉行。屆時,將就13項提案進行投票表決。其中,特斯拉在第4項提案中表示,公司將按照“3:1”的比例進行拆股。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瞭解後得知,這也是其近兩年內的第二次拆股。首次按照“5:1”拆股的節點,則為2020年8月。正式實施後,隨即引發了股價的瘋狂衝高。

截至2022年6月,累計漲幅已經超過40%。而在最新遞交給SEC的文件中,特斯拉表示:“再次拆股是為員工管理股權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同時也讓普通人更容易購買到特斯拉的股票。”

不過,作為旁觀者清楚地知曉,進入2022年以來受限於諸多不可抗力,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位於資本市場的表現,實在不算亮眼。

尤其市值方面,已經從曾經最輝煌時的萬億美元之上,迅速回落到7200億美元左右。所以拆股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注入一針“強心劑”,吸納更多的新鮮血液一掃頹勢。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看到這裏,不禁引出今天文章想要討論的最終主題:假如你有100萬,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換言之,一邊是當下中國新能源車企中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品牌”,一邊是此刻全球新能源市場當之無愧的“絕對風向標”,究竟誰更具有投資的潛力?

而這恰恰也是最近與身邊很多朋友交談時,屢次被提及的。不過,展開闡述之前還是想要提前説明,對於這樣一個非常開放性的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每個人必然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打開網頁任意搜索,類似“比亞迪與特斯拉”之間相互比較的文章,同樣屢見不鮮。因此,就我個人來説,更想從三個方面來聊聊心中的看法。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首先,僅就目前已經公佈的一季度銷量成績,比亞迪新能源車總共賣出28.45萬輛,特斯拉全球累計交付新車超過31萬輛。

但必須知曉的是,二季度隨着中國上海疫情的肆虐,特斯拉在華唯一一座工廠被迫停產19天的時間,已然造成了較大的產能損失,5月、6月終端銷量情況均不及預期。

而按照馬斯克的預期,在產能足夠給力的情況下,2022年特斯拉的交付目標將會達到150萬輛。

反觀比亞迪,雖然身處同樣的困境,但得益於抵抗風險與自我把控能力較強的供應鏈,自官宣停產燃油車以來,已經連續三月實現月銷10萬+的表現。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近日舉行的2021股東大會上,其官方保守估計2022年總銷量將達到150萬輛,若供應鏈做得更好,甚至有望衝擊200萬輛。顯然,如果將時間軸拉長至全年,比亞迪極有可能實現對特斯拉的反超。

其次,便是二者的賺錢能力。同樣以一季度財報為例,特斯拉總營收達到187.56億美元,約合1263.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達到37.36億美元,約合251.66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則為32.9%。

相比之下,比亞迪一季度總營收為668.2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8.08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則為15.6%。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毫無疑問,在這一項上,特斯拉取得了優勢非常巨大的完勝。再者,便是雙方所各自扮演角色的特點。聚焦特斯拉,先要着重點出的還是它在產品上,尤其是推出Model 3與Model Y後,位於純電板塊的絕對領先優勢。

兩款車型無論在內外飾設計前瞻性、電子電氣架構集成度、輔助駕駛先進性、綜合能耗表現、行駛質感、補能體系、銷售模式等多維度,都有着許多值得稱讚的地方。更為重要且極易忽略的一點,在熬過那段產能地獄後,特斯拉已然成長為全球製造能力最強大的車企之一,愈發遊刃有餘的通過迭代生產工藝、興建更多超級工廠,樹立起新的長板。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加之極致的成本管控能力,也讓上述兩款車型在保持瘋狂賺錢的前提下,有了隨時進行價格調控的底氣。另外,不要忘記,為該品牌親自站台的人究竟是誰?

縱使馬斯克因為其狂妄的性格,在許多事情上充滿爭議的操作,總會受到外界的吐槽與冷眼旁觀,但依然無法阻擋他繼續散發非常獨特的人格魅力,進而為特斯拉不斷賦能。

至於比亞迪,必須承認的是,時間如果倒退回幾年前,它的聲量遠不及現在這般高亢。真正的轉折點,必然是其成功推出DM-i混動技術後,放棄了對於動力、加速度的極致追求,轉而重新聚焦用車過程中,儘可能低的能耗表現與經濟性。這樣思考與取捨過後的選擇,已然催生出一批足夠出色的“明星車型”。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並且當自主品牌紛紛意識到,“混動技術路線”可以作為新能源賽道的最佳切入點時,比亞迪憑藉整體成本控制上的優勢,已經變得難以追趕,而它漸漸牢牢掌握了插混市場的“定價權”。

加之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與成本優勢愈發凸顯,身處純電賽道上,比亞迪同樣收穫了終端用户的認可。而在漸漸蜕變為一家足夠出色的新能源車企後,比亞迪經過多年的鋪墊與積累,主動“對外輸出”則是它選擇的又一條路線。

換言之,努力扮演好一家新能源頭部供應商的角色。至於階段性結果,收穫特斯拉所拋出的足額動力電池訂單,已然能夠説明許多東西。與之對應的弗迪電池,過去一年也拿下了超30家外部主機廠客户。DM-i混動系統的突出表現,同樣引發了其它車企的關注與躍躍欲試。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綜上,兩家車企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説各有不同。位於全球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必然佔據着絕對的霸主地位,馬斯克也稱得上“意見領袖”。

而身處中國新能源市場,即便前者依舊強大,但請切勿低估比亞迪所崛起的速度。文末,重新回到所拋出的那個問題,經過一系列的分析過後,答案可以説日漸清晰:僅就持續增長性與未來前景而言,更想用“平分秋色、各勝一籌”來形容兩家車企。

假如擁有100萬,分別拿出50萬重倉比亞迪與特斯拉,或許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那麼,如果是你,又將怎樣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8 字。

轉載請註明: 假如你有100萬 重倉比亞迪還是特斯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