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熱起來了
屬於這個季節的人氣美食正挨個上線
其中就包括吃貨們最愛的小龍蝦!
2013年
29歲的潘裴從上海回到家鄉宿遷泗洪創業
年薪超過20萬元的銷售精英
放棄穩定工作,一頭扎進蓮藕田裏
當時,潘裴的這番折騰
讓很多人無法理解
村裏的種植户,和自己的父母都不看好,潘裴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放出了豪言壯語,投入了幾十萬元真金白銀,但現實卻給了潘裴一通暴擊。
潘裴選擇了一千多畝地進行土地流轉,然後就栽了跟頭,所有積蓄全部投入進去,顆粒無收,父親跟他説,“當初勸你不要做,你既然選擇做了,那你跌倒了就得爬起來。”
這次失敗,讓潘裴明白,創業不能僅靠滿腔熱血,新技術才能給傳統 農業帶來生機。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奔波在高校、科研院所之間,查資料、找專家、學技術,引進新品種,開發新產品。
第二年,這一千多畝藕塘的產出,就佔領了泗洪近一半市場份額,每畝產值過萬元,是之前用傳統方法種植的近三倍。市場比較好人就會閒下來,人一閒就容易想事情,潘裴開始做一些試驗,例如蓮藕混合養殖,可以增加它的附加值。
很快,潘裴鎖定了網紅美食——小龍蝦。一邊借鑑,一邊做實驗,他漸漸找到了龍蝦與蓮藕、水稻混合立體種養的方法。早晚要巡塘,他就是在地裏幹活的農民,要走市場,就把泥巴洗乾淨,穿上光鮮的衣服去做銷售員。
從小龍蝦,到荷葉茶,潘裴跑遍全國,打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自己的事業發展起來了,潘裴還是不滿足。他帶領村民一起,建成養殖基地3000多畝,建立小龍蝦、螃蟹、荷葉茶深加工中心,為200多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大家都喊他“潘大俠”。
潘大俠的折騰勁兒,似乎總是沒個夠。他推動泗洪縣成立小龍蝦行業協會,手把手向村民們傳授技術和品牌銷售技巧。
2014年以來,潘裴累計培訓養殖能手近1000人,幫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户30餘户,帶動超過2000人從事小龍蝦產業。
短短几年,泗洪全縣龍蝦養殖面積擴大到20多萬畝。這時,潘裴清醒地意識到,規模擴大也意味着風險增加 。他決定停止擴張規模,開啓小龍蝦深加工產業,並於2017年推出名為"潘大蝦"的即食小龍蝦,將小龍蝦生產推向工廠化、規模化。
"匠心"打磨,賦予了小龍蝦美妙的口感。然而,生鮮銷售還有一大痛點,保鮮期短、物流成本高。這個難題該怎麼解決?經過多方學習和打聽,潘裴採用了零下196℃的液氮冷卻技術,讓小龍蝦的中心温度迅速達到零下18℃,起到鎖鮮的作用,並在全國各個城市設立前置分倉,點對點分倉。
2018年4月,"潘大蝦"即食小龍蝦第一次亮相網絡直播,開播1個小時 ,銷售額就達到75萬元。現在,一年營業額可達4000多萬元。市場前景看好,潘裴又折騰起了新花樣。根據不同口味 ,他推出了香辣幺妹、蒜泥小夥、清水叔叔等不同概念,讓小龍蝦變身"戲精" 。
過去兩年,潘裴先後當選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勞動模範。面對接連而來的榮譽,他的折騰還在繼續。泗洪縣成立"西南崗"區域品牌,引導農户抱團發展。潘裴再次挑起重任,要把小龍蝦和泗洪的大米、糧油、螃蟹 等特色農產品一起,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潘裴説:“把我們家鄉優質的農產品真正推到一線城市去,讓更多人認可,想再賦予小龍蝦一些多元化的力量或者能量,在我們有基礎的情況下,甚至考慮到龍蝦的動畫片,龍蝦的大電影,能夠形成更有利的影響力,帶動推動整個產業發展,再有下個十年,我們通過努力,看看是否能真正改變我們的村民土地產品結構,讓我們的農業產業成為富民增收的真正的實業。”
來源: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