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作為目前國內人工智能芯片的領頭羊,從上市起就備受關注。無論是光速衝擊千億市值的IPO奇蹟,還是後續的大幅跌落。寒武紀總是給人們意料之外的答案。
在過去,老一輩的投資者們總是習慣“讓子彈飛一會”,如今在寒武紀IPO一週年之際,寒武紀正式發佈了其2021年的上半年報。這份年報既代表了寒武紀上半年的發展狀況,也得以向投資者們揭示,寒武紀這一年來的真實經營情況是什麼樣的。
從結果論的角度來説,留給寒武紀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營收大幅增長,但難掩諸多問題
對於AI企業的投資人來説,他們並不在意短期內企業的虧損,而是把目光放的更加長遠,去期待在回報週期到來時企業能夠為其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從年報顯示的數據來看,這份答卷顯得喜憂參半。
半年報顯示,寒武紀2021年上半年營收約為1.38億元,同比增加58.1%。歸母淨利潤虧損3.92億元,同比虧損2.02億元。
積極一點想,寒武紀在去掉華為這個大客户後,一年的營收還能同比增長58.1%,説明其產品至少在市場層面上還是有所斬獲的。但相比其高昂的研發費用來看,這點營收增長顯然還遠遠不夠。
財報顯示,寒武紀上半年研發費用為4.16億元,同比增加49.8%。對於研發費用的增加,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為進一步推進“雲邊端”產業佈局、保持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引進高端人才及產品線研發投入增加所致。
與營收同步上漲的,還有其高昂的研發費用
對於一家AI企業來説,高昂的研發費用從來不是金主們擔心的問題,但一個新的“雲邊端”戰略則意味着許多,在過去寒武紀主打的產品是高端的AI芯片,而云邊端戰略則意味着其主攻方向不再僅侷限於硬件,而是偏向軟硬一體化的佈局。這點同去年的寒武紀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説過去的寒武紀屬於術業有專攻的階段,現在的寒武紀則是劍指全線開花,如果能成功這種雲邊端的策略會成為其最好的競爭籌碼。但不好的一點則是,這類戰略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同時對企業的人力、渠道能力、運營能力都是較大的挑戰。想要從一而全,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這點也在財報中得到了體現,從資產表來看,寒武紀的存貨增加了92.82%,銷售投入增加了84.44%,縱然寒武紀去年剛剛IPO募集了大量的資金,但按照這個花法,它能否在回報週期到來之前成功盈利,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
然而嚴重的問題還不止於此,像這樣大量的研發投入背後自然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而近期多個大股東的減持以及股價的暴跌,讓寒武紀未來的資金狀況也蒙上了一層陰霾。
在當初寒武紀登錄科創版時,其股價一路突破至300元,市值也達到了千億規模。而如今不到100元的價格則説明了市場和資本正在喪失對寒武紀的信心。
對於AI企業來説,當你畫的餅沒人信的時候,那才是危機真正到來的時刻。而目前寒武紀這方面的危機顯然大於營收帶來的壓力。
據瞭解,在寒武紀股票解禁的2天之後,寒武紀的兩位股東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就選擇清倉股票,套現走人。此外減持的大股東還包括寧波瀚高,這些都讓寒武紀的投資者壓力陡增。
對此業內人士解讀道:“高研發、高虧損並不是完全等價的因果關係。如果高研發的成果不斷成型並具有潛在的市場價值,即使虧損也仍然可以提振投資者的預期。但問題在於,寒武紀當初宣佈登陸科創板IPO時,在各種熱度的加持下已經估值過高,但上市後其業績不佳也導致了投資者耐心逐漸消退。”
當然對於寒武紀來説,現在遠不是終點。事實上寒武紀的營收和虧損狀況相比一般的AI企業還是要好上太多,其目前的資金也足夠其至少進行3年無壓力的研發。問題是之後呢?投資者們還有多少耐心等待其大舉殺入市場,其雲邊端的佈局還要多久才能實現?這些都是懸在寒武紀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寒武紀的雲邊端故事,要多久才能實現
寒武紀的核心業務一直以來都是AI芯片,但這個突如其來的雲邊端業務又是什麼實在引人深思。
據瞭解,寒武紀一直以來的芯片業務主要圍繞雲端芯片和邊緣芯片來展開,其首款雲端芯片MLU100的理論峯值速度可達到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可以媲美英偉達、華為海思、高通等頂級芯片廠商。
從雲端芯片來看,寒武紀確實做到了國內頂尖之一
在邊緣芯片方面,寒武紀邊緣芯片及加速卡已經佔到了寒武紀營收的60.74%,可以説發展的也算是相當不錯。
在兩類芯片都發展的不錯的時候,這個雲邊端的佈局顯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這個端到底指代什麼,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
據寒武紀官方解釋,雲邊端戰略指的是在現有的佈局上採用統一的平台處理器及平台基礎硬件,實現從終端到計算平台的統一架構。通過統一的軟件平台,開發者可以大幅減少雲邊端不同平台的開發和應用遷移成本。
從理論角度看,雲邊端一體化有助於寒武紀在芯片領域的全線發力。但在研發難度上,這種一體化的思路要求寒武紀大幅擴大研發規模,不僅是在芯片上,同時也要在其配套的軟硬件設施上進行全面發力。
這對於已經具有成熟芯片的寒武紀來説,無疑算是晚了一步了。
與此同時,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寒武紀還宣佈將進軍智能駕駛領域,研發車路協同的邊緣芯片,並配合雲邊端一體的戰略達到雲邊端車四位一體的聯動。這説起來容易,一旦涉及到智能汽車領域,其軟硬件方面的競爭對手無疑就多了太多。
車規級芯片雖然利潤不菲,但如今也是人人都在做想要突圍難度不小
而且這個賽道的對手不僅是數量眾多,實力也都較為強勁,無論是高通還是華為海思,幾乎每家企業都早已配備了雲邊端的一體戰略,寒武紀今年才起步無疑顯得有些晚了些。
更嚴重的是,因為巨頭們佈局AI生態在先,寒武紀後發進場,恐怕難以避免“管道化”的困境,看似高科技的AI芯片行業,高投入卻難以換來高利潤。一旦被“管道化”,要做什麼就要看客户需要什麼,想要深耕某一領域幾乎不可能。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寒武紀都有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的打算。而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寒武紀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這一目標,不管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信心,都要全都跟的上才行。
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寒武紀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對於投資者來説都是十分糟心的事情。
當然如果寒武紀能夠成功,其在業內的話語權將會大幅增加,股價和投資的陰霾也會一掃而空,能夠踐行諾言的企業誰不喜歡的?
而今明兩年,很可能就是寒武紀下血本豪賭的關鍵時期,其成果想必也會引起每個人的關注。
我們不妨靜靜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