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人保壽險時致力於推動個險業務發展的傅安平此番出任珠江人壽總裁一職,或將給這家依賴銀保渠道的壽險企業帶來變革。作為一家有着濃濃地產烙印的壽險公司,一直以銀保渠道為主,個險方面幾乎“停滯”,而個險作為壽險的核心競爭力,向來是保險企業改革的方向之一。
8月8日,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人保集團風險管理部原總經理傅安平或將接任珠江人壽總裁一職。珠江人壽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還表示,傅安平已實際展開工作。
“出身”於人保集團的傅安平還曾擔任人保壽險總裁一職,在其任職期間,便逐步壓降銀保渠道業務,不斷推動個險渠道業務,直至2020年,個險渠道占人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的比例已達57%。
此番傅安平就任珠江人壽,或將發力個險,改善過度依賴銀保渠道的局面。不過擺在傅安平面前的顯然不僅是渠道問題,還有珠江人壽的地產問題。這家有着濃濃地產烙印的壽險公司,不僅股東是清一色的“合生系”,就連投資方面都大手筆押注地產。
而在當下地產商人人自危之際,珠江人壽的地產投資能否安然度過寒冬,迎來下一個春天呢?
患上銀保渠道”依賴症“,傅安平能否解局?
銀保渠道模式對於險企來講,是一把雙刃劍,但過度依賴或埋隱患。
珠江人壽便是如此,據聯合資信評級報告顯示,自2016年以來,珠江人壽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佔全部保費收入比例均維持在95%左右。
以2020年為例,據珠江人壽年報顯示,銀郵兼業代理業務收入為68.3億元,而2020年珠江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為72.73億元,佔比高達94%。
雖然2021年珠江人壽的銀保渠道業務收入還不得而知,但從2021年年報中仍可看出蛛絲馬跡。
(圖片來源:珠江人壽)
公司2021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仍均為銀保渠道,而這前五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122.3億元佔珠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130.9億元比例達93.4%,可見珠江人壽依然十分依賴銀保渠道。
而此次接任珠江人壽總裁一職的傅安平或將改善珠江人壽過度依賴銀保渠道的局面。
傅安平曾在2014年接替李良温出任人保壽險總裁一職,自其接棒以來,便開始壓降銀保渠道業務。直至2021年4月傅安平被任命為人保集團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在此期間,中國人保年報數據顯示,人保壽險銀保渠道業務收入逐漸從2014年的496.19億元下降至2020年的359.3億元,占人保壽險保險業務總收入的比例也從2014年的61.87%下降至2020年的37.4%。
取而代之的便是個險渠道業務收入和佔比的上升,從2014年的190.6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48.17億元,截至2020年末,佔比已達57%。
眾所周知,銀保渠道對於短期衝保費規模是一件利器,但其跑量不跑價的特點也讓保險公司又愛又恨。銀保渠道的產品大多是年金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的新業務價值率較低,對於壽險公司而言並沒有太強的競爭力。
真正新業務價值率高的是個險渠道售賣的壽險,這類險種由於複雜且屬於消費型,需要代理人主動營銷,友邦正是靠着優質的高端代理人一度成為高端壽險的代名詞,這也引得平安、泰康、太保等壽險企業紛紛學習,自建代理人隊伍,提高壽險的佔比。
而依賴銀保渠道的壽險企業缺的便是個險渠道。這或是珠江人壽找傅安平掌舵的主要原因之一。
賺了保費,輸了利潤
珠江人壽麪臨的不僅是銀保渠道的依賴,還有保費規模的頹勢和利潤的下滑。
自2016年珠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達到頂峯151億元后,便開始走下坡路,一度降至2019年的33.35億元,2020年以來便觸底反彈,逐漸升至2021年的130.9億元,但仍不及巔峯時刻。
而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回升的背後離不開分紅壽險業務的加持。據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產品中的第一、二名均是分紅險,兩款產品的保費收入合計為96.72億元,佔珠江人壽2021年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達74%。
相較於2020年,上述兩款分紅險的保費收入在2021年大幅提升,珠江鑫多多兩全保險(分紅型)的保費收入從2020年的38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76億元,珠江盈多多兩全保險(分紅型)的保費收入漲幅更是竟然,2021年同比大增196.8%至20.72億元。
在此背景下,2021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也同比增長80%至130.92億元,但淨利潤卻由盈轉虧為-7033.63萬元。
追尋背後的原因正是由於分紅壽險業務的快速發展促使壽險責任準備金規模明顯增加,據珠江人壽數據顯示,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2021年同比增長109.99%至120.66億元,從而導致營業支出進一步擴大。
其實在此之前,珠江人壽的淨利潤表現就不穩定。
雖在成立後的第四個年頭,公司便扭虧為盈,打破險企“七平八盈”的魔咒。2015年珠江人壽實現盈利,淨利潤為4230.43萬元,2016年更是迎來高光時刻,淨利潤突飛猛進至5.38億元,自此公司的淨利潤下滑至2018年的1.03億元后小幅回升,但增速明顯乏力,2019-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3.74億元和3.43億元。
此外,珠江人壽的保險償付能力指標也不容樂觀,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5.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2.75%,均逼近監管紅線。與保險業平均水平更是相差甚遠,據銀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末,保險業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2.1%,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9.7%。
“合生系”朱氏家族把控珠江人壽
與其它壽險公司不同,珠江人壽有着濃濃的地產烙印,不僅股東是清一色的“地產系”,投資方面更是“押注”地產。
據珠江人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投資性房地產餘額同比增長24%至221.4億元,在所投資產中佔投資資產總額的比例最大,一度達26%。
這並非個例,截至2020年末,珠江人壽旗下共有9家控股子公司,而這9家公司的業務性質均為房地產。
(圖片來源:珠江人壽)
除上海賢立置業有限公司是珠江人壽持股60%外,其他8家公司均是珠江人壽百分之百控股子公司。
而上述珠江人壽的部分子公司與以朱孟伊為核心的地產大佬朱氏家族或有着隱匿勾連。而朱孟伊還是合生創展集團的創始人,有“廣東地產圈教父”之稱。
例如上海賢立置業有限公司,據企查查顯示,該公司的股東除珠江人壽外,就是上海珠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珠江投資”),而進一步股權穿透得出,珠江投資的實控人正是朱孟伊的兒子朱偉航。
除所投企業外,據企查查顯示,珠江人壽前五大股東的背後大部分均與朱氏家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具體來看,持股30.15%的第一大股東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正是朱孟依的兒子朱偉航;持股20%的第二大股東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珠光集團”)看似與朱氏家族毫無關係,但進一步股權穿透來看,珠光集團的實控人謝炳釗疑似是朱孟依的妹夫;第四大股東廣東韓建投資有限公司的實控人同樣是朱偉航,與韓建投資持股比例相同的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朱拉依為朱孟依的哥哥。
上至股東,下至子公司,朱氏家族在珠江人壽可謂是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正經歷寒冬的背景下,熱衷於投資地產的珠江人壽隱憂已現。
正如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所言,不動產投資規模處於較高水平,相關行業未來市場走勢及政策變動易對不動產投資產生影響,且有部分投資資產發生逾期,存在一定風險敞口,截至2021年末,珠江人壽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敞口合計為280.67億元。
而投資房地產可以説是珠江人壽投資資產中的一個縮影。
其所投資產還包括固收、權益類、信託計劃等,這並非新鮮事,但有意思的是投資收益也曾一度撐起珠江人壽營收的“半邊天”。
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5-2020年,珠江人壽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4.4億元、33.34億元、45.15億元、35.19億元、39.2億元、41.4億元,合計為218.71億元。其投資收益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18%、30%、42.7%、49.3%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