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子儒 記者 黃紫豪 ○編輯 陳羽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5月伊始更是迎來新一輪“上漲潮”。5月10日,追蹤國內一攬子商品價格的文華商品指數收報197.22點,漲幅2.07%。
隨漲價而來的還有企業的生產壓力和各方對後續宏觀政策的預期。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此次大宗商品漲價使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增大,但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持續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大宗商品持續升温引發擔憂
“五一”假期之後,大宗商品市場掀起新一輪漲價潮。Wind數據顯示,5月10日國內期貨市場鐵礦石、焦煤、玻璃、線材、熱軋卷板和螺紋鋼等品種的期貨主力合約紛紛觸及漲停。其中,滬銅指數上漲3.88%;滬鋁主力合約站穩於20000元/噸上方。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2021年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報告和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月度報告。多家機構此前紛紛發佈宏觀研究報告,預測4月CPI、PPI或同比上漲。
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企業生產帶來經營壓力。部分企業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原材料的上漲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不生產不行,生產又不賺錢。此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還讓企業平添了流動性壓力。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升温現象向貨幣金融指標傳導。開源證券分析認為,國內外因素的合力引發各方對貨幣政策動向的更大關注。
今年4月初召開的金融委會議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宏觀政策的首要目標是保就業和保市場主體。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要注重“放水養魚”,助企紓困,更好激發微觀市場主體活力。
供需失衡增加輸入性通脹壓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態勢帶動的PPI上漲,主要原因還是輸入性因素。而引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失衡。
開源證券發佈報告認為,從全球來看,勞動力成本飆升,從源頭上推升核心通脹;疫情導致商品供需關係失衡,也會放大經濟修復過程中的漲價壓力。
一方面,疫情發生後,為扶持居民部門,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實施了大規模“發錢”。財政“發錢”提振了居民收入,但同時帶來了明顯副作用,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就業意願。為吸引更多居民就業、緩解用工荒問題,企業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資水平。居民更高的工資水平,意味着經濟迴歸常態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受益於更充足的疫苗供應等因素,商品消費需求快速擴張;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疫情不斷反覆,商品生產持續受限。疫情導致的商品供需關係失衡,將放大經濟修復過程中的漲價壓力。
“供給是最重要的因素。”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分析説,如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是很多原材料、大宗商品重要的供應國,這些國家受疫情影響,導致供應方面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未來貨幣政策以穩為主
“貨幣政策並不會因應對通脹壓力而明顯收緊,還是以平穩為主。”顏色認為,此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於國內貨幣政策不會有太大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總體而言,目前的貨幣政策主要是“看價不看量”,貨幣市場的利率在非常合理的範圍內,很多時候低於2.2%。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在合理範圍內基本穩定,可能是貨幣政策現在的基本目標。
顏色表示,中下游企業受到通脹壓力的影響,成本在上升,這時候如果過於收緊貨幣政策,對企業會造成更大的壓力。他認為,輸入性通脹壓力雖然有所加大,但貨幣政策仍需以平穩為主,保持信貸能夠支持實體經濟。
國金證券認為,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第二輪上漲很有可能是商品的最後一次普漲。核心原因在於後續供給端或均面臨一定的壓力。此外,在通脹壓力之下,美聯儲政策的邊際收縮同樣會對商品漲價趨勢造成負面衝擊。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