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陰市科技局與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武漢大學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簽約,雙方將聯合共建江陰市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計劃5年內初步建成並運營“碳中和、遙感與先進製造產學研基地”,重點引進科技型企業不少於40家,以及一批高端創新型人才。
9月12日,江陰市副市長顧文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向“十四五”,江陰緊搶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錫澄一體化三大戰略新機遇,同時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主動承接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合肥等地區的創新要素溢出,依託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豐富科創資源,推動更多科技成果、人才、項目在江陰落地轉化,推動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科創中心。
江陰是全國製造業的集聚區,目前已培育出來特種金屬材料及製品、高端紡織服裝材料兩個超千億級特色產業。尤其是該市通過借力校地合作優勢資源,全市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產業前瞻和共性關鍵技術項目17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9項。
在江陰市科技局局長徐飛看來,江陰要繼續當好全國縣域城市科技創新排頭兵,長江經濟帶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先導區,亟待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仍偏弱、高層次創新人才儲備不足等制約着產業轉型提升的突出問題。
“今年年初,江陰在完善各類創新創業政策的同時,開啓南征北戰、東西互搏三年行動,其中南征的重點就是要打造霞客灣科學城,構築綺山湖科創谷,通過一灣一谷一區一港建設,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為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構築智核。”徐飛還表示,江陰還推出“霞客之光”產業自主創新攻關計劃,通過揭榜掛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該市科教合作全面升級。今年來,江陰市科技部門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結合新戰略,積極通過線上線下,開展緊密型、常態化校地合作,主動對接江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等一批高校院所。
目前,該市與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已建立深度合作,併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昌大學等技術轉移中心江陰分中心。記者瞭解到,該市在開展科教合作上,堅持以發展新興產業與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堅持“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作引導、院校為依託、各方要素聯動”的政產學研合作原則,借智登高,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引入先進的技術成果到江陰轉移轉化,走出“高校+地方”聯姻共建的江陰路徑,多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高科技項目先後落地。(過國忠 安雪松 肖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