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鋰鹽價格的下跌和整體市場趨於穩定,為鋰電產業上下游各方提供了難得的合作窗口期。
目前鋰電下游抱怨鋰鹽價格上漲,從今往後下游企業的生存空間或許會更加逼仄,有可能面臨有錢沒處買的無奈與尷尬。
僅5月9日這一天,便有天齊鋰業(002466.SZ)與中創新航,以及盛新鋰能(002240.SZ)與中礦資源(002738.SZ)、藍曉科技(300487.SZ)在內的5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其中,天齊鋰業將通過旗下公司向中創新航供應電池級碳酸鋰。
盛新鋰能則是比亞迪(002594.SZ)的“戰友”,前段時間剛剛獲得後者30億元戰略投資,近期該公司也在市場上動作頻繁,不斷拓展資源。
比亞迪、中創新航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僅次於寧德時代(300750.SZ),同時由於自身相對較低的基數,增速要明顯高於寧德時代。
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家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均發佈了極為宏大的擴產計劃,如作為國內第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的中創新航,2025年規劃產能超過500GWh,寧德時代更不用説。
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則需要穩定的供應鏈作為後勤保證。
“接下來就是供應鏈的競爭。”一位曾供職鋰電頭部上市公司的人士評價稱。
對手們玩命儲備資源,以支撐未來龐大擴產計劃的同時,寧德時代今年4月也獲得了宜春鋰瓷石探礦權,只是要想變成實際產品,顯然還非短時間內能夠實現。
有資源、有能力的下游企業正在搶抓合作機會,為下半年的放量提前做準備。視覺中國
鋰價下跌催生合作“窗口期”
對於原料採購,比亞迪此前曾反饋稱,去年鋰鹽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採購,原因就是當時碳酸鋰等產品價格連續上漲,很難與上游企業簽訂長協供貨合同。
而今年4月以來,鋰鹽價格的下跌和整體市場趨於穩定,則為上下游各方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缺少上游佈局的中創新航迅速“綁定”天齊鋰業。
5月9日,兩家公司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前者合作範圍涵蓋合作領域將包括資源開發、鋰鹽加工、新材料開發、電池組件生產,後者則明確由天齊鋰業子公司今年6月至12月向中創新航供應電池級碳酸鋰。
雖然具體供應數量、價格參考體系未詳細披露,但是至少中創新航短期內的原料穩定度得到了明顯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相比,中創新航在上游鎳、鈷、鋰資源的佈局相對落後,此次合作一定程度上也補齊了該公司的短板。
另一邊,盛新鋰能則分別聯手中礦資源、藍曉科技。
與中礦資源的合作,雙方計劃在津巴布韋設立合資公司,各自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長輪流擔任。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登記和收購早期礦權,包括從中礦資源收購其於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新登記的7處鋰採礦權。
與藍曉科技的合作,則主要集中在項目規劃、工藝諮詢、工程設計、採購、裝備製造等領域。
中創新航的案例屬於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盛新鋰能的合作則傾向於上游供給端,各有特點,只是為何會在近期集中達成?
對此一位下游企業採購負責人反饋稱,“五一節後,大批下游企業到青海找鋰鹽,主要是當地鹽湖企業中長期合同協同佔比低,多數產品仍在通過市場化方式銷售。”
在他看來,現在就是上下游合作的一個“窗口期”,下游希望趁着短期終端需求不好,能夠與上游達成合作,“下半年的供需預期仍然緊張,大家都希望能夠簽訂長協合同。”
此外,4月底Plibara鋰精礦5650美元/噸的成交價,折算到國內鋰鹽冶煉成本逼近40萬元/噸,這也起到了穩定市場對於鋰鹽價格預期的效果。
這一背景下,有資源、有能力的下游企業正在搶抓合作機會,為下半年的放量提前做準備。
接下來,自然也不能排除其他上下游企業跟進的可能。
中創新航500GWh計劃獲部分支撐
此前,上下游合作鎖定的鋰鹽主要集中在氫氧化鋰,比如贛鋒鋰業70%左右氫氧化鋰銷售為長單,碳酸鋰均為短單,這主要是由下游客户結構所決定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一般來説,海外客户傾向於簽訂長單,履約能力強,國內下游企業相比差一些,此前原料採購以短單為主。
只是,隨着一季度鋰鹽價格的快速上漲,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內鋰鹽產能被鎖定,下游企業經過市場“教育”後,也開始向長協供貨的方式轉變。
比如這次中創新航與天齊鋰業的供貨合同,便是電池級碳酸鋰。
數據顯示,目前天齊鋰業鋰化合物總產能4.48萬噸,其中碳酸鋰產能3.45萬噸/年,加上澳洲奎納納項目、安居工廠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後總產能將超過11萬噸。
產能倒還是其次,受歷史原因影響,其產能規模要落後於贛鋒鋰業,更為核心的是公司在礦端無法比擬的優勢。
“公司也是中國唯一一家通過大規模、持續和穩定的鋰精礦供應,實現了100%自給自足和垂直一體化的鋰礦生產商,通過大規模、持續和穩定的鋰精礦供應。”天齊鋰業年報指出。
鋰精礦全部自給,國內鋰輝石提鋰企業只此一家,其他只有鹽湖提鋰企業可以實現完全自給。
於是,就出現了反差感極強的一幕,其他鋰鹽企業原料不夠用,各地高價買礦,天齊鋰業則是鋰精礦太多,自身產能太小,找其他企業代工。
於中創新航而言,其他同業公司在向上遊滲透的過程中明顯落後,但是此次一出手就能綁定鋰鹽供應最穩定的行業龍頭,讓人意外。
這與天齊鋰業此前收購泰利森、SQM公司股權時,下重手斬獲最優質資源的“公司性格”,十分相似。
按照天齊鋰業披露的協議內容來看,此次碳酸鋰供應的交付時間為2022年6月至12月。
但是,雙方戰略合作期限為5年,以此作為鋪墊,中創新航未來幾年的供應鏈穩定度有望得到顯著增強,進而為公司中長期500GWh的產能擴張計劃帶來更多支撐。
此外,選擇天齊鋰業,亦有望增強中創新航供應的本地化。
截至今年3月,中創新航已經佈局10大生產基地,涵蓋江蘇、廈門、河南、湖北等地。
僅以四川為例。2021年5月,中創新航5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成都基地項目正式落户成都經開區,總投資280億元;2022年4月28日,位於四川眉山基地開工,該項目規劃有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以及10萬噸鋰電正極材料項目。
反觀天齊鋰業,四川為公司大本營所在地,同時在四川射洪、江蘇張家港、重慶銅梁擁有生產基地,雙方重合度很高。
“先下手為強”
上游資源開發、下游產能建設週期的不匹配,註定了中期鋰礦資源的緊缺,供需關係無法逆轉,上游資源就是“有數”的。
“先下手為強”,中創新航的選擇也是明智的。如果後續更多鋰電上下游企業達成合作,國內優質鋰鹽產能也會不斷鎖定。
屆時,可供市場化出售的鋰鹽會進一步減少,缺乏資源佈局或者是未綁定核心礦商的動力電池企業,供應鏈會脆弱不堪。
特斯拉近期在2021 Impact report指出,通過從礦業公司採購,可以直接參與當地市場而不必依賴多家中游公司,這些公司通常位於電動汽車製造商、採礦業之間,這使得供應鏈更加透明和可追溯,以及擁有更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數據顯示,去年特斯拉從9家採礦、化工公司採購了95%以上的氫氧化鋰、50%以上的鈷和30%以上的鎳,用於含鎳(NCA和NCM)電池。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也是如此操作,親自下場到上游源頭找礦,比如寧德時代、比亞迪。
前者在海外通過投資入股、簽訂包銷協議等方式鎖定了部分資源,同時國內江西宜春有鋰礦佈局,後者“朋友圈”也十分強大,包括鹽湖股份、融捷股份、盛新鋰能等,自身鋰資源佈局側重於國內鹽湖。
只是,不少資源現階段只能視作遠期資源儲備,如寧德時代只是取得了宜春含鋰瓷土礦探礦權,後期還有“探轉採”、環評審批、產能建設一系列後續工作,中短期難以看到產品實際產出。
一個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市場份額與原料需求能否相匹配的問題。
SNE Research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電動車電池裝機量為95.1GWh,寧德時代當期裝機量達33.3GWh,並以35%的市場份額穩居首位。
極高的市場份額是把雙刃劍,寧德時代在其上下游獲得了極為強勢的議價能力,但是也對應了極為可觀的原料需求,和更高的供應鏈穩定度要求。
鋰行業後來者,所能觸及的礦山、鹽湖多數不是核心資源,短期能夠實現產品增長的資源,主要集中在美國雅保、智利SQM,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幾家巨頭手中。
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是否有能力掌握30%以上的礦石或鹽湖資源供給?反而是市場份額較小的比亞迪、中創新航,原料供給壓力還會小一些。
而截至目前,如特斯拉披露的12家供應商名單便已囊括了雅保、贛鋒兩家巨頭,比亞迪與鹽湖股份合建3萬噸碳酸鋰產能,中創新航又與天齊鋰業達成合作。
反觀寧德時代,缺乏重量級上游礦商的支持,公司如何來保證巨大產能擴張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