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闢謠後,融資了9輪的喜馬拉雅在近日終於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
據喜馬拉雅招股書顯示,作為長音頻毫無爭議的老大,2020年平均MAU依然較上年增長了42.5%,2021年Q1平均MAU已經達2.5億。
然而高增長的同時也讓人產生了擔憂。在本就體量不夠大,又湧入了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巨頭的賽道里,喜馬拉雅上市是否會破發以及其後勁還有多少?行業第一的喜馬拉雅都難逃3年虧損,為何音頻賽道在近幾年如此受歡迎?喜馬拉雅又能否抓住行業的轉折點呢?
基礎設施的重構與逐漸“孵化”的市場需求
據中投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音頻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增長至1201億元,躋身千億市場,但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卻處於下降趨勢。
一方面是行業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卻是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玩家紛紛融入音頻行業,其核心原因在於:在線音頻未來會創造更多的可能,巨頭們最看中的不是規模與盈利,而是完善自身生態,讓在線音頻與其他業務產生協同作用。
在線音頻的風口似乎真的來了,無論是浪潮已過的智能音箱還是當下正火的新能源車,都是在線音頻最佳嵌入的場景之一。對於在線音頻行業來説,除了拉新外,如何提升用户的使用時間,讓用户產生沉浸感也是重中之重。
智能音箱和新能源車的車載音箱,都具備將用户時間化零為整的能力。尤其是後者,在清晨、午後、睡前與早晚通勤時間已經被各種在線音頻開發後,行車入口的廣泛普及將進一步挖掘用户使用時長的消耗能力。除此之外,荔枝上市後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播客在沉積15年後的爆發,也讓在線音頻的故事更加豐滿,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不同於圖文乾巴巴的直觀陳列,也不同於當下以吸睛為主要潮流的視頻,能夠傳遞情感給人帶來沉浸感是音樂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可以提供一片“靜土”讓越來越多用户愛上了在線音頻。
在線音頻的價值逐漸被認同,還少不了“內容同行”的助推。當下圖文、視頻、音樂等內容都不同程度上陷入了增長瓶頸,並且由於賽道的火熱同質化競爭日加激烈,迫求增長的行業巨頭們突然發現,原來還有在線音頻這片淨土有待發掘。其不僅能夠切實帶來快速的增長,還能與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字節跳動推出番茄暢聽APP,正是其生態協同作戰的典範。至於騰訊,在線音頻本就是其生態佈局的一部分,賽道升温後再全面佈局符合其戰略投資的慣用邏輯。
對巨頭們來説,佈局在線音頻只是其龐大業務上的一個小動作,然而對於在線音頻的老玩家來説,其面臨的很可能是生與死的較量。垂直領域在巨頭們多業務協同下,在線音頻企業並沒有太大的話語權。
廣而泛一直是喜馬拉雅領先同行的制勝武器,其金字塔型的內容是喜馬拉雅的護城河。頭部通過PGC產生高質量的作品,起到拉新、留存以及刺激用户付費的作用;中部的PUGC和底層的UGC則起到保持用户活躍度、增加平台活力,並且為其未來發展培養優質生態和內容生產者的作用。
喜馬拉雅為不同年齡層、不同分段的受眾用户提供服務。在規模本就不大的在線音頻行業,將不同愛好和興趣的用户聚集在了一起,使得其MAU達到了2.5億,在行業內一騎絕塵。
然而當天塌下來的時候,個子越高需要承擔的壓力也越大,抗風險能力也越弱。當巨頭們湧入在線音頻後,荔枝(UGC)和蜻蜓(PGC)這種側重私域流量的垂直領域企業,因其專業性打造的護城河,受壓程度相比喜馬拉雅來説更小。
面對巨頭,喜馬拉雅已經有過一次失利。從某種意義上説,智能音箱的浪潮就是喜馬拉雅帶起來的,因為國內第一款智能音箱就是喜馬拉雅推出的“小雅”。然而其最後並沒有出圈,智能音箱的市場反而被小度、小愛等巨頭們的產品分割,最終喜馬拉雅淪為了巨頭智能音箱的模塊之一。
業務單一無法滿足用户的全方位需求,並且在技術、資源等方面都無法跟巨頭們相提並論,是喜馬拉雅無法逃避的劣勢,車載領域亦然。
先行優勢雖然讓喜馬拉雅在當下獲得大量資源,然而等巨頭們在音頻領域的佈局完善後,其在在線音頻領域的話語權還剩多少尚未可知,甚至存在淪為巨頭模塊的可能。在前景不佔優的情況下,喜馬拉雅上市後是否會面臨破發的風險呢?
相對於無法捕捉的前景,當下的風險才是影響喜馬拉雅股價的關鍵因素。
據《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喜馬拉雅的用户滲透率達到62.8%。儘管喜馬拉雅的市佔率早就在音頻行業內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但據其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來營銷費用持續提升,2020年營銷費用高達16.8億元,同比增長28.6%,約為同年荔枝營銷費用的16倍。
高營銷雖然在拉新上取得了成就,但並沒有給喜馬拉雅帶來營收的高增長,這也是其自2018年-2020年分別虧損7.7億、7.7億、6.05億的原因之一。從結果來看,喜馬拉雅的高營銷更像是砸錢換用户。而這套邏輯在當下的互聯網行業裏,已經並不適用,甚至會帶來弊端。
吸引用户並留存的能力尚且不足,很難將非付費用户轉為付費用户,正是喜馬拉雅當下的焦慮。然而面對巨頭湧入,競爭日益激烈行業現狀,喜馬拉雅的高營銷可能會持續增長。
國人的版權意識雖然高漲,但付費意願並沒有隨之高升,還處於市場教育階段。據喜馬拉雅CEO餘建軍2019年表示:主流內容免費是一個長期生態,喜馬拉雅有95%以上內容免費,5%內容付費。
堅持免費,提高用户粘性,然後通過提升付費內容的比例在用户身上賺錢,當下僅有5%的內容付費實則是喜馬拉雅的優勢。看似合乎情理的邏輯,然而卻忽略了喜馬拉雅已經在音頻行業深耕9年的事實。
專業內容佔比大幅提升的想象空間並沒有那麼容易達到。撇開用户的付費意願不談,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專業內容佔比上不去,已經是行業的問題。對於體量更大的喜馬拉雅來説,問題尤為突出。
最為嚴重的是,在內容的獲取方面,喜馬拉雅目前似乎還處於廣撒網的佛系捕魚階段。優質可引導用户付費的內容佔比並不高,而為了提高用户對平台的粘性以及維護廣而泛的標籤,其他非優質資源也不得不買。
據喜馬拉雅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來其內容成本的支出每年都超過了營收的一半,2020年內容成本超過20億。行業漸熱,激烈競爭下內容成本很有可能會像長視頻競爭一樣持續走高,最終陷入誰都無法承受高額版權費用的行業困境。或許喜馬拉雅能憑藉強大的融資能力在內容爭奪大戰中取勝,但其又將如何面對處於食物鏈上游的騰訊?
小説是喜馬拉雅當下的熱門板塊,其版權相當一部分採買於閲文集團。然而當下騰訊已經下場,作為持股閲文的大股東,其在今年年初從閲文手上對懶人聽書進行了整合。當下在線音頻行業還處於努力做大蛋糕的階段,一旦陷入同質化競爭,喜馬拉雅的內容獲取成本想必會大大增高。
除了平台版權成本可能的高漲,內容提供方的分成也將可能是喜馬拉雅的一大負擔。
據餘建軍透漏,其平台有聲演播者“有聲的紫襟”目前月收入達到了400萬元左右。提升專業內容勢必導致PUGC領域內容分成高漲的局面,到了行業競爭互相挖人階段,分成比例勢必會更高。吸引、留存優秀的內容創造者的能力不足,將會對喜馬拉雅整體內容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同時,目前已知的侵權案件中,UGC內容是重災區,聲音為載體的傳播方式更難以監管。侵權作家被告、可能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等問題都是喜馬拉雅要面臨的風險。
一旦上市就要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多方審視與監督,作為在線音頻行業第一的喜馬拉雅,以後的路可能會愈發困難。上市後股價是跌是漲,是當下喜馬拉雅面臨的第一道檻,而且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