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受訪者供圖 |
5月4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會議要求金融委各單位完善宏觀預案,創造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質量,狠抓政策落實。會議認為,中小銀行對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將如何操作?中小銀行如何服務中小微企業?對此,南方日報專訪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探討金融持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發力方向。
下一步或有一系列降息動作
南方日報:我國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在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應該是怎樣的走向?
連平:中國的貨幣政策要求更加靈活適度,其實質是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逆週期調節,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及外部的嚴峻挑戰。
目前,我國的寬鬆貨幣政策組合就是“寬總量 重結構 降價格”。總量目標是流動性保持較為充裕的狀態。在結構方面,今年以來,央行運用定向定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向金融機構投放了2.75萬億低成本資金,並引導這些資金流向中小微民營企業,未來可能有機會進一步實施這類結構性的操作。
在價格方面,2020年初以來,貨幣市場政策工具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進一步降息是毫無疑義的,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是重要的政策目標。二季度之後市場環境變化將有助於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利率調降。下一步可能會有一系列降息動作,包括通過每個月20日的LPR利率報價來促使信貸市場利率水平逐步下降。
總體來説,未來結構和價格是政策更多考量的內容,下一步應該會看到相對較頻繁的政策操作。必要時存款準備金率仍有可能進一步下調。
注意CPI與匯率的變化
南方日報:當前下調存款利率有何考量?
連平:我認為當下下調存款基準利率需要謹慎看待。經濟增長需要充裕的存款,才有助於銀行發揮信貸投放能力。但最近5年存款的增速始終低於貸款增速4—5個百分點,這就導致銀行間存款競爭激烈,推高了銀行的運行成本。
銀行的負債端成本推高後,資產端的定價要持續下降就會比較困難。因此,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將帶來更大的存款增長壓力,不利於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調。
除了上述理由外,還要注意到CPI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更多地考慮運用貨幣政策的其他工具來加以應對,副作用會更小。如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來説可用資金增加了,也有助於降低資金成本。但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已經較低的存款基準利率,即使下調空間也較為有限。
建議銀行適當提升風險偏好
南方日報:推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是促進經濟迴歸常態的重要支撐,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保障。銀行體系應進行怎樣的針對性調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連平:從長期來看,需要金融體系更多地通過結構性改革,使得金融體系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更好地匹配,也就是要使供給與需求“門當户對”,更多的小型金融機構主要是小型商業銀行持續為中小微民營企業提供融資,形成比較穩定的針對性金融體系。
疫情衝擊之下,中小微企業受影響的程度較重,保持中小微企業的流動性是政策重點。金融機構要發揮積極作用,不僅要做到不壓貸、不抽貸、不斷貸,甚至應該對有重要市場需求的生產和服務企業增發貸款。同時,銀行可以適當提升其風險偏好,更大力度支持受困企業。商業銀行還應有的放矢地支持對產業鏈有很大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給相應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帶來實在的流動性供給。
全面或結構性降准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搭配貨幣市場政策工具的使用,在疫情衝擊下形成逆週期寬鬆貨幣環境,其意義首先在於防範金融風險。其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有助於紓困中小微企業,而當前中小企業“命門”是流動性。目前看來,在政策加大力度保企業穩就業的應對下,中國經濟能夠於近期逐步恢復起來,等到全球疫情進入拐點和需求回暖,我國經濟將快速回歸到正常軌道。
南方日報記者 黎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