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6 月 3 日,InfoQ 引援《晚點 LatePost》消息: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進程,接下來公司將進一步討論在港股或者 A 股上市的可能性。
曠視科技籌備了將近十個月的上市計劃中止,本就曲折的上市之路現在更是增加了各種不確定性。
就在中止上市的消息傳出後不久,曠視發佈了一則回應稱:" 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 ",並表示:科創板支持和鼓勵 " 硬科技 " 企業上市,是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
曠視艱難上市路
此前一年多時間裏,曠視上市的傳聞一直不斷。
2019 年 8 月 23 日,曠視科技將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文件,融資規模可能高達 10 億美元,且擬採用 WVR 架構(同股不同權結構)上市,根據港交所規定,自申請之日起公司有 6 個月的時間準備上市。若參考美團小米在遞交招股書後的上市時間,預估曠視可能在 11 月底 12 月初上市。
2019 年 10 月,曠視科技被美國商務部列入了 " 實體清單 ",有分析認為:曠視赴港上市一推再推或與此事有關。另外早前還有傳聞稱,曠視或將追隨阿里赴美上市。
在 11 月初,有知情人士透露,考慮到能否保住其現有 40 億美元估值存在不確定性,曠視科技正在考慮是否要推遲其 IPO 計劃。11 月 22 日又有外媒報道,曠視科技未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知情人士稱,由於被美國商務部列入 " 實體清單 ",港交所要求曠視科技提供更多信息,且被加入清單後,上市委員會所擔憂的問題包括,此時尋求 IPO 是否適當。
12 月 3 日,外媒消息稱,曠視決定將其香港 IPO(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推遲至 2020 年。報道稱,因為此前曠視遭遇了國際貿易和採購方面的一些變數,曠視 11 月 21 日尋求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上市許可時,被監管機構要求回答更多問題,才能繼續推進 IPO。知情人士稱,曠視科技正在努力回答有關問題,並決定 2019 年不繼續進行上市計劃。另外也因為很多公司通常避免在聖誕節假期進行交易,要説服投資者參與年終交易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用其投資組合的收益冒險。
2020 年 1 月 6 日,據路透社消息,曠視科技赴港 IPO 已獲港交所批准,預計融資 5 億美元,上市進程回到正軌,但上市時間表尚未最終確定。在獲得批准後,曠視將很快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最新的招股文件;1 月 14 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曠視科技已經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計劃農曆春節後假期結束後第一週開始招股。
2 月 25 日,港交所披露易平台新上市 " 申請版本、聆訊後資料集及相關資料 " 頁面顯示,曠視科技 IPO 初始申請在提交 6 個月後為 " 失效 " 狀態。對此,曠視科技回應稱,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中,正在更新材料。
4 月 22 日,又有媒體稱曠視科技正在籌備 A 股科創板上市,將以 "H A" 股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曠視 IPO 之路並不十分順暢,波折不斷,難免令人對這家 AI 獨角獸的業績實力生出各種聯想。此前,曾有業內人士介紹,企業在上市過程中被港交所要求補充材料,屬於正常情況,不存在 " 不通過 " 一説,企業需要在回答額外問詢之後,才能獲得正式許可繼續股票銷售。
國內某知名投資機構創始人陳明華(化名)向 AI 前線表示,曠視 IPO 拖了這麼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估值方面有爭議,曠視估值約為 500 億以上,如此高的估值在成交方面有壓力,不少投資人在估值上存在分歧,畢竟曠視長期沒有利潤, 且對於 AI 這種新的行業到底如何估值還是一個挑戰。
投資人李楓(化名)則透露,是因為曠視的商業模式存在侵犯隱私的問題,曠視的人臉識別技術所獲得的很多人臉信息未經過用户授權,很可能涉及侵犯隱私,這個問題在香港比內地更為敏感,香港市場是一個公開市場,對數據安全比較看重。據説曠視申報 IPO 材料後,有很多同行或者競爭對手去聯交所舉報其涉嫌侵犯隱私問題。李楓説,他還曾聽到有傳言稱,曠視可能在香港上不了市了,可能要回內地上市。
當然,也並非僅曠視一家出現了延遲或中止在香港上市的情況。
在 2019 年,就有多家在港股上市的企業中途 IPO 暫停。如阿里原計劃在去年 8 月在港股二次上市,但因為一些原因推遲到了 11 月 26 日上市;百威亞太的上市之路也十分曲折,去年 7 月,百威亞太首次提出赴港上市,但中間因為機構投資者認購不踴躍、港股市場低迷等原因上市計劃擱淺。時隔 2 個月,百威亞太又再次重啓了上市計劃,並最終於 9 月 30 號上市。此外,國投電力、新東方在線等在赴港上市過程中均有延遲情形出現。
新鼎資本創始人張馳也注意到了上述現象,他認為,2019 年多家公司延遲港股上市的最主要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估值問題,因為香港市場上市破發情況頻頻,很多參與 IPO 上市增發的基石投資人都虧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確定估值就是一個需要長期討論的問題," 估值越低對企業不利,越高投資人不想吃虧,因此雙方一直在談價格,我認為延遲上市主要是因為 價格談不攏,到底以什麼價來發行,由誰來擔任基石投資人,這些問題都要解決 ",張馳説," 上市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很‘艱難’的相互確定發行價的過程,主流的投資人都很謹慎,我認為延期的核心問題就是擔心發不出來,價格確定過程比較艱難,定的低一點可能有好處,定的太高了會存在破發壓力 "。
"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上市,估值會被壓縮的很低,因此一些公司想等環境好了的時候再上市 ",一位資深股市觀察者蔣帆(化名)則認為與當下的經濟放緩的大環境有關。
AI 行業生存大考
CV 四小龍之中,除曠視外,其他三家也都對登陸二級市場躍躍欲試。
有消息傳出,獲國家隊支持的雲從科技計劃明年上科創板;依圖科技也有尋求在科創板上市的意圖;倒是商談科技的態度有些閃爍,隔三差五就被傳上市,但官方永遠在否認上市的路上。此外,AI 獨角獸雲之聲已經決定赴科創板上市,目前已經和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機器人創業公司優必選進度更快,招股書已編寫出爐。
張馳向 AI 前線表示," 曠視上市將是整個 AI 行業的風向標,標杆意義突出,它將充分説明資本市場對於 AI 企業的認可程度。人工智能行業尤其是人臉識別行業該如何估值,以什麼來估值,客户情況如何,資本市場如何認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將在曠視身上有所體現。曠視股價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了整個行業未來在一級市場的估值體系及影響另外三家 CV 獨角獸的估值水平,如果曠視上市後表現好了,那麼,商湯、雲從等 AI 公司都好過,反之則難過,很可能會帶來其他還未上市的 AI 公司的估值下移。"
他認為另一層意義在於,讓公眾更全面瞭解整個 AI 企業、人臉識別企業的發展狀況。伴隨着曠視上市後披露更多信息,AI 行業的運行模式也將徹底向全社會揭開,從這個角度看,曠視上市具有突出代表性。
對於 AI 公司來説,上市也許並不是終美好的終途,它還有可能是一面 " 照妖鏡 "。有觀點認為,曠視上市日即為 AI 行業的審判日,潮水褪去,到底誰在裸泳,一看便知。
最近兩三年,在風口裹挾之下,AI 行業熱度居高不下,估值高、泡沫多、融資快是外界對這個行業的普遍印象。被稱為 " 融資機器 " 的商湯科技成立 5 年來總融資額度已達到 30 億美元融資、估值超 75 億美元;雲從科技自今年 6 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時,估值達 200 億元;依圖科技在去年完成 2 億美元 C 輪融資後,整體投後估值突破 150 億元。
烈火烹油般的繁榮突然在去年剎住了車,轉折點在於突如其來的資本寒冬。寒冬凜冽,人工智能市場的投融資情況不容樂觀。據億歐智庫統計,2018 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頻數有所回落,較 2017 年下降 20.7%。2019 年 1-5 月的融資數量僅為 2018 年全年的 23.7%。
投資人的錢袋子緊了,創業公司的日子就更難了。
對 AI 創業公司來説,AI 技術投入需要重倉押注,依賴燒錢,且短時間內賺錢無望,一旦融資斷供,面臨的就將是生存大考。在低谷時期,資金和資源更傾向於流向頭部的企業,諸如 CV 四小龍。不過,從今年以來明星 AI 獨角獸上市傳聞的頻率看,他們在一級市場上找錢也並沒有那麼容易了。
短短一年多時間,情形已經發生了反轉式的改變。那些 " 不是在看 AI 項目就是在看 AI 項目的路上 " 的投資人到了今年卻不再考慮看 AI 項目了。資本逐利,無可厚非,PPT 裏的藍圖描述的再天花亂墜,但自我造血能力撐不起高估值的話,泡沫終有一天會破掉。多數 AI 公司還不 " 敢 " 上市,因為財報 " 透明 " 那一刻和投資人 " 雪亮 " 的眼神太可怕。
來源:AI前線 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