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龍玥】歐美在推進工業政策例如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長期面臨着稀土等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的焦慮。中國作為稀土第一生產大國,歐美更是繞不開。為擺脱對中國的稀土依賴,美國、歐盟近期又有新動作,加緊推進相關供應鏈本土化、多元化。
據彭博社5日報道,美國眾議院本週再提出一項新的兩黨議案,與今年5月美國“反華”議員、共和黨人克魯茲提出“2020本土稀土議案”類似,都旨在減少對中國的稀土進口依賴。克魯茲曾指出,要通過税收優惠、政府資助等鼓勵手段,在美國建立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彭博社分析稱,這是美國將供應鏈從中國移回國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對國防至關重要的行業。
克魯茲曾宣稱,“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生產國防科技與支持我們軍隊的能力卻十分危險地依賴中國”,稀土元素和關鍵的礦物資源幾乎都來自中國。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的71%,是當年美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國。
近來,歐盟委員會也頻表擔憂,其成員國在關鍵原材料方面過度依賴進口,特別是依賴中國。9月3日,該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使關鍵原材料供應鏈多元化,改善原材料開採條件等問題。
歐盟委員會還誓言,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一個“原材料聯盟”,旨在增強“歐盟在稀土永磁材料供應鏈方面的韌性”,減少可再生能源產業、太空事業等領域的對外依賴。歐盟工業專員蒂埃裏·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於第三國。通過將供應鏈多樣化,以及發展歐盟自身在稀土的提取、加工、回收、精煉和分離方面的能力,我們可以變得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
美國《財富》雜誌指出,歐盟那些用於製造電動汽車和風力發動機的稀土永磁材料,超過90%的供應來自中國。而歐盟“原材料聯盟”將由工業界企業、各國政府、民間團體及投資者等組成,該聯盟將首先關注稀土永磁原材料的供應,而後再關注其他關鍵原材料。
報道截圖:在減少對中國的稀土依賴方面,歐美仍面臨障礙
然而,歐美想要稀土供應鏈本土化、關鍵原材料進行自給自足並非易事。分析師認為,成本、原材料獲取渠道和環境問題,或將成為打造獨立供應鏈的最大障礙。
供應鏈風險管理公司Interos的首席執行官珍比斯切利(Jennifer Bisceglie)指出,這(獨立供應鏈)維持起來非常困難,成本也很高。她表示,當建立一個完整本地供應鏈時,如果這些原材料與勞動力並非本地供給,應考慮培訓勞動力與獲得原材料的成本與費用。
稀有金屬領域公司SMM的分析師胡巖則表示,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的議案提出了税收優惠,這將增強美國企業間的競爭力。但各國在當地建立起自己的技術與設備仍需要時間,並且採礦與勘探還面臨着環境問題,可能造成會重大破壞。分析師指出,美國稀土資源豐富,但包括勞動力成本和能源生產成本較高,美國也需要權衡環境成本和陸上稀土產業的效益。
生產稀有金屬的公司Almonty Industries的首席執行長布萊克(Lewis Black)稱,鼓勵供應鏈多元化是明智之舉,適當的聯邦政府支持可能也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否則企業將繼續嚴重依賴中國。但布萊克表示,供應鏈轉移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當其他國家的成本更低時。
布萊克指出,中國企業是“非常優秀”的運營商,可以建立庫存,而不用擔心庫存貶值會對資產負債表造成衝擊。對於許多買家來説,“當他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時,他們不得不去中國。”
一些質疑歐盟計劃的人士還指出,歐盟過於關注採礦業,而對回收利用產業重視不夠。
儘管歐美國家正試圖結束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但一些稀土礦商的高管卻認為,這些國家並不需要打造一個完整供應鏈市場。美國唯一的稀土開採商MP Materials高管利丁斯基(Jim Litinsky)就表示,“並不需要整個供應鏈,它只需要成為供應鏈中的重要部分。”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被用於智能手機等科技產品、電動汽車、國防軍事設備等領域的生產中。而中國是全球稀土的第一儲量大國,也是第一生產大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佔有重要位置。路透社曾指出,中國的稀土加工能力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5倍。若美國要達到中國稀土加工的水平,必須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建造稀土加工廠。此外,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高、成本低,其他渠道很難競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