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財政收入增幅由負轉正 為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

  7月17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數據,1至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176億元,同比下降10.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411億元,同比下降5.8%。“其中,6月份,推進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成效繼續顯現,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增幅由負轉正,為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經濟企穩回升,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增長,帶動增值税降幅收窄;進口在4月、5月兩位數下降後,6月份轉為增長6.2%,帶動進口環節税收由負轉正,增長7.5%。”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

  二季度財政收入持續回升

  總體看,1至6月全國財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一是疫情衝擊導致税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税、緩税等措施,拉低收入增幅10個百分點。二是鞏固減税降費成效,前幾個月增值税翹尾減收拉低收入增幅4個百分點。三是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税收同比減少,以及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等使得收入基數較高,相應拉低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幅。”劉金雲解釋。

  從全國收入運行走勢看,上半年各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分別為-3.9%、-21.4%、-26.1%、-15%、-10%、3.2%,呈現一季度大幅下降後二季度持續回升的向好態勢。

  1至6月,全國税收收入81990億元,同比下降11.3%;非税收入14186億元,同比下降8%。從税收收入看,主要經濟指標恢復性增長,税收降幅收窄。“1至6月,國內增值税同比下降19.1%,其中,5、6月份降幅比1至4月明顯收窄,主要受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和增值税翹尾減收因素消退影響。國內消費税同比下降9%,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2.8%,基本恢復正常水平。進口貨物增值税消費税、企業所得税二季度降幅均收窄。”劉金雲介紹。

  從非税收入看,地方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帶動非税收入增長,涉企收費繼續下降。劉金雲分析稱,1至6月,中央非税收入同比下降73.3%,主要是去年同期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基數較高。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713億元,增長5.6%,主要原因在於一些地區為緩解收支平衡壓力,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同時,企業負擔持續減輕,涉企收費繼續下降。

  把“三保”作為預算安排的重中之重

  受疫情影響,今年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的壓力比往年大。為緩解基層壓力,財政部通過採取新增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大力壓減中央本級支出等措施,加大對地方的財力支持。

  “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83915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長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來最高,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其中,專門安排特殊轉移支付6050億元,支持地方財政應對疫情影響彌補減收增支和縣級‘三保’缺口;正常轉移支付中的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增幅均達10%,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增幅達12.4%。”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指出。

  為支持和推動地方“三保”工作,財政部通過新增財政資金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推動地方落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的任務,確保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同時,加強對地方各級財政庫款運行的監測研判,按日實施重點市縣工資保障監測預警。督促指導省級財政規範有序調度資金,切實保障基層“三保”支出需要。此外,還加大對困難地區支持力度,延長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政策,並強化正向激勵措施,加大監督問責力度。(記者 陳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0 字。

轉載請註明: 6月份財政收入增幅由負轉正 為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