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活動的常態化防控:已成一個必要的工作環節
從上半年的近乎停擺到進入下半年的陸續重啓,6月份是全國會展行業的“冷熱”分界線。因為都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沒有在會展活動中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這也極大地增強了全國會展人的信心,未來第四季度,將會有更多的展會陸續舉辦,出現集中“扎堆辦展”的現象。
展覽業恢復較快,相比之下,會議、節慶、賽事、演出等形式則相對緩慢,並沒有迅速“回暖”。究其原因,或是因為上半年國民經濟遭受疫情重創,元氣大傷,在世界性的產業鏈中斷,供應鏈不足,消費鏈停頓的危機之下,展覽業作為市場及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及關鍵形式已經成為一種剛性需要,有助於拉動內需、減少庫存,增加就業,平衡產業鏈,契合國家“六保六穩”核心工作,有助於社會穩定,所以在當前疫情常態防控形勢下得以迅速恢復。
因為當前的特殊時期,國家財政會更加傾斜於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民間和個人財富則會更傾斜於生存性需要,所以會議、節賽、演出、旅遊等產業價值較長線或非剛需的活動形式勢必會被壓縮,這也是為什麼中央及各級政府要縮減會議支出比例,而影院、劇場、旅遊機構復工復產相對較緩的部分原因。
會展的恢復基於疫情的常態化防控。目前所謂“常態化防控”包含幾層含義:
一是指疫情存在的常態化;雖然社會秩序陸續恢復,並不意味着疫情消失或被徹底控制,疫情感染風險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會相當長一段時間伴隨着人們的生產生活,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事實。所以現在的狀態是“該防控防控,該做事做事”,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正常開展,同時常態化防控持續不間斷。
二是指防控手段常態化;佩戴口罩、通風洗手、測温掃碼、定期消殺、核酸檢測等決不能流於形式,而是客觀動態化管理,關注數據情況的更新變化,採取相應措施。
三是指新的生活方式常態化;疫情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減少聚集、公筷分餐、直播帶貨、線上會展,進入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測温掃碼登記、會議演出、觀影等隔位就坐、景區景點遊客限流、出入風險地區隔離及核酸檢測等都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四是指心理常態化;疫情發生以來確實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問題,從最初的恐慌、焦慮到後來的僥倖、淡漠,都回避不了疫情存在是事實,過度誇張固然不可取,但絕不能放鬆戒備,掉以輕心,還是要保持適度緊張感,以一種必勝的心態積極面對疫情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會展活動的常態化防控已經成為一個必要的工作環節,是一種預支性措施和預防性工作,目的是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是會展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保證。對於政府監管部門來講防疫是第一要務,會展組辦單位如果沒有嚴格達標的防控預案和措施項目將很難獲批;而組辦單位、場館作為直接責任方疫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是會展舉辦的最大風險。疫情未來發展結果目前還是未知數,防控週期還無法做出相應判斷。
不言而喻,下半年全國會展業雖然整體向好,但現在的會展已經和從前的會展有了很大區別,疫情迫使會展業自身產生變革,“重啓”也意味着“重塑”,助推國內會展進入2.0時代。
首先,實體會展活動的線上比例加大,融合度不斷加深,已經演變成一種複合型新會展模式。今後,已經沒有純粹的所謂的“線下會展”和“線上會展”,已經很難把二者完全區別開來。線下即實體會展是產業成果、是場景支撐、是交流體驗;線上部分是產業過程、是渠道擴展和產業鏈的延伸。例如8月14日開幕的第十九屆長春農博會就加入了“吉供吉品”系列品牌線上直播推介、在直播平台每天直播展會盛況、“棒師傅”杯首屆快手農民網絡大人直播帶貨大賽、直播或播放展品生長週期和管理過程等線上元素,從時間和空間維度拓展了實體展會的功能和效益。存在即合理,如今爭論線上線下孰輕孰重已經沒有意義,如何用好線上線下資源提升會展價值才是根本。
其二從會展的產業內容開看,下半年經貿、資源、能源、高科技、消費類等會成為主體,而重心可能是農業、畜牧養殖業。因為這些內容都是涉及到國家運轉和發展的剛需產業。而文化娛樂、旅遊休閒、奢侈品等不會有太大會展市場空間,疲軟狀態依然存在,報復性消費反彈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今年兩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民生問題,而民以食為天,“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倉廩實而天下安”。“米袋子”、“菜籃子”是關鍵性。農業涉及國人吃飯問題,尤其今年全國多地受災,糧食減產,從需求角度來看,農業、食品將成為下半年會展的重要主題。同時,會展形式總體上還是以國內為主,國際類會展依然不會大範圍實現。
其三不要樂觀期待所謂的“後疫情”復甦,因為疫情還沒有結束時間,也就沒有所謂“後疫情”的時間節點。重要的是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產業格局,各種產業供需鏈條的斷掉而重新接續很難並且需要時間的。會展是接續產業鏈的重要手段,也是對疫情影響下主體產業生存狀態的“探底”行為,所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舉辦會展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常態。有條件要做,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如今沒有現成的模式,無論是會展企業還是會展產業,都在經歷一次蜕變和重生,創造一種新的模式。不過可以明確的是:有人才有市,有市才有商,有商才有產,有產才有業。會展是產業經濟的重要支撐,下半年的重啓足以證明其不可或缺的產業價值。對於辦展主體來講,此次疫情也是一個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只注重短期效益、資產結構單一、不注重品牌培育、缺乏行業誠信的企業會被淘汰,而隨着新的資本注入和從業企業的優化,會展產業一定會煥發新的生機。此次疫情危機能夠扛住的會展企業一般具有幾個特點:
一是旗下會展項目較多,內容豐富,通過多樣化運營,盈虧互補。
二是業務跨領域,除會展業務之外還有其他營利業務或產業。
三是企業集團化運作。
四是具有創新意識,通過在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在行業競爭中優勢明顯。
五是以靜制動,蓄勢待發,確保資金鍊不斷,節衣縮食;攏住企業骨幹人才,報團取暖;想辦法留住客户,這是企業的發展根本。
總之,今年全球和全國經濟都是很艱難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徘徊在不確定的地方,隨時發生。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會展業經過半年的停擺也在困難中重啓並且不斷髮展,探尋新的發展路徑。會展不會消失,只會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而重塑新的發展模式。
(作者:李中闖,吉林藝術學院會展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