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護險探索制度化 助力養老體系補短板

  原標題:長護險探索制度化 助力養老體系補短板

  □本報記者 薛瑾

  保險公司大有可為

  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開展長護險試點城市的大多數項目均由保險公司經辦,太保壽險、中國人壽等大型保險機構是主要經辦機構。太保壽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一城一策”的現狀,讓商業保險公司對接政府項目時難度大,也增加了商業保險公司的經辦成本。

  上海保險業資深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目前在上海,失能保險主要由政府主導,失能鑑定、護理等服務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長護險在上海保險業還沒有合適的產品供給。今後保險業與醫養機構深入融合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面對行業痛點,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建議,政府應推動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長期護理等級標準指導意見,建立全國性的開放數據庫,支持保險公司開發長期護理保險產品。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孫潔建議,加大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優惠扶持,提出建立行業共享的長期護理數據庫、建立統一的護理標準體系、建立商業護理保險籌資的財税優惠政策、鼓勵生態方的合作融合四方面建議。

  李曉鵬表示,應鼓勵保險公司經辦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引導其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護理險產品,逐步建立多層次護理保險體系。支持大型“保險 養老 醫療”綜合體企業的發展,發揮規模經濟、範圍經濟效應,有效降低養老成本,促進養老護理配套市場體系健康發展。

  建議加快頂層設計

  長護險擴圍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在擴圍中繼續探索統一的制度化安排,成為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議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頂層制度設計,堅持以社會性為主、商業型為輔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引導保險公司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護理險產品,逐步建立多層次護理保險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立法。她認為,長護險立法具有基於我國實際情況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且立法條件基本具備。建立一套長期護理保險法規體系,將籌資方式、運作模式及相關的標準建立等制度化,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衞海建議,推進長期護理險建設,構建新型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他表示,長護險應當加快頂層設計,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服務保障體系,對籌資渠道、保障體系的構建、適用人羣的申請和評估、護理的實施與結算、監督與評價等方面進行充分論證,設計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局長於魯明呼籲,按照統籌城鄉政策框架的原則,在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中同步推進長護險試點,不在制度建設上留下盲區。

  試點擴圍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齡人口增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也在增加。失能羣體的長期護理問題亟待妥善解決。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測算,到2050年,我國老年長期護理費用在7584億元至4.15萬億元之間。長護險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016年6月人社部印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長護險試點正式啓航。今年5月初,國家醫療保障局就《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在原來15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按照每省1個試點城市的原則,將試點範圍擴充為29個城市,試點期限兩年。

  在我國有着“社保第六險”之稱的長期護理險(以下簡稱“長護險”)不斷前行,試點擴圍工作正在推進之中。作為我國發力構建的新型養老體系重要一環,長護險成為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議題。統一標準、完善制度化建設、加快立法……代表委員們獻計出策,力促長護險制度形成和完善,助力我國養老體系補齊短板。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2 字。

轉載請註明: 長護險探索制度化 助力養老體系補短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