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5月8日晚(美東時間5月8日早),在全球疫情和美股中概股信任危機的雙重陰影籠罩下,金山雲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KC”。
金山雲IPO發行價為17美元/股,最終完成發行數量3000萬股,較披露的擬發行2500萬股超發20%,共募集資金5.1億美元。開盤後股價漲幅一度超過30%,截至美東時間14時08分,其每股價格高達22美元,總市值超過44億美元。
金山雲表示,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基礎架構的擴展和升級;技術和產品研發,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和物聯網領域;以及生態系統的擴展和國際影響力建設等方面。
關於現階段IPO的原因,金山雲董事長雷軍解釋道:“一是時機比較成熟,金山雲創業八年時間,在運營和管理團隊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二是疫情下中概股壓力大,如果金山雲能夠IPO,將提振整體市情,所以我們決心衝一把。”
回顧過去幾個月圍繞中概股的爭議,“壓力大”還只是雷軍樂觀的説法。瑞幸醜聞後,多家中概股被做空或自曝家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高層甚至罕見出面針對新興市場及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質量發出警示。
更誇張的説法來自美國在線券商盈透證券,其上調持有中概股低市值股票客户的保證金,表示經過壓力測試後,市值低於15億美元的中概股市值將跌至0,而這類中概股又恰恰是美股中概股的主力軍。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30日總市值在15億美元以下的中概股共有191只,佔比高達78%。
這樣糟糕的大環境下,金山雲想要憑一己之力提振中概股,顯然不現實,只是雷軍的一廂情願。而且,翻看招股書,金山雲自己面對的問題同樣嚴峻。
表面上看,金山雲是藉着疫情之下雲計算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的東風,憑藉着連年的營收增長以獲取資本市場的認可。而從深層來看,金山雲的美股上市實則為中國雲計算企業的“無奈”,亦是當下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縮影。
Canalys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已超過107億美元。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雲服務市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37.7%,中國雲計算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弗若斯特沙利文調查顯示,按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台即服務(PaaS)公共雲服務的收入計算,金山雲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但由於中國雲市場典型的“頭重身體輕”的結構,雖然被列為第三,但市場份額與前面兩位相距甚遠,2019年中國市場份額僅為5.4%。Canalys公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報告也顯示,其在IaaS市場依舊排名前三,市場份額約為5%。
雖然與整個市場一樣處在高速增長階段,但金山雲與其他中國雲計算企業一樣,連年虧損。
金山雲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山雲2019年營收為39.56億元人民幣,近三年(2017至2019)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79%,遠超中國雲計算市場平均增速。然而,金山雲三年來淨虧損分別為7.14億元、10.06億元、以及11.11億,總計28.31億元。作為對比,領頭羊阿里雲2019自然年最後一個季度的虧損為3.56億元,去年同期為2.74億元。
導致金山雲虧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IDC費用和研發費用這兩大方面成本。其中,IDC費用主要由機房電費、帶寬成本、折舊費用、機房建設攤銷、機房租金、物料消耗、以及人力成本等構成,近三年成本分別為10.33億元、18.91億元、以及28.567億元,逐年遞增。而研發費用近三年分別為3.99億元、4.40億元、以及5.595億元,亦是增加。
此次金山雲美股上市的主要原因就是籌集更多資金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高昂成本,為金山雲高速增長的市場營收奠定保障。招股書顯示,募集資金應用具體如下:50%將用於進一步投資升級和擴展基礎設施;約25%進一步投資於技術和產品開發,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和物聯網;約15%用於資助金山雲生態系統的擴展和國際存在;大約10%來補充營運資本。
事實上,為了負擔高額的成本,金山雲自2012年成立以來便持續融資,先後完成9輪融資,融資總額高達10.2億美元,幾乎每年一輪,其最後D 輪融資為2019年末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出資5000萬美元認購的優先股。
此外,金山雲的營收結構也並不穩固。
招股書顯示,金山雲營收主要來自公共雲服務和企業雲服務(2019年增加AIoT雲服務),公有云為主營收,三年佔比分別為97%、95%、和87%,而企業服務作為新業務,2019年佔比增至12%。
而從客户角度來看,金山雲營收則主要依賴於高級客户,近三年高級客户總營收分貝為11.558億元,21.142億元、和38.533億元,佔比為93.7%、95.3%、和97.4%。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高級客户數量為243個,同比增長89個,平均每個高級客户營收為1590萬元,而這其中又以小米系和金山系為主(雷軍系),包括小米、金山辦公、獵豹、以及西山居等。近三年來小米貢獻營收分別佔總營收的27%、25%、和14%,而金山集團近三年貢獻營收則為4%、3.5%、和2.8%。
此外,金山雲的前三大客户(包括小米)在近三年的貢獻營收均超過總營收的50%,分別為56%、60%、和57%。儘管目前來看這三大客户較為穩定,但倘若未來某一客户貢獻營收大幅下滑,便會直接影響金山雲的整體營收。
招股書中也曾表示,“如果我們不能再從與金山集團或小米的業務合作中受益,我們的業務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因此,目前金山雲客户結構最大的“弱點”便是過度依賴雷軍系和前三大客户(目前雷軍系營收佔比有所降低),因此為了可持續發展,金山雲需要開發更多的優質客户,類似現階段已經合作的字節跳動、愛奇藝、B站、汽車之家、以及建設銀行等大客户,進一步縮減雷軍系和前三大客户在營收中的佔比。
而面對未來,雷軍表示,“金山雲分拆上市以後,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一是對接了全球的資本市場,獲得了充裕的資金供給;二是提升了品牌。接下來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在未來的幾年內,如何獲得10倍增長,因為雲服務公司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只有10倍以上的規模,我們才會在一個比較舒適的位置,因此做大規模將會是我們下一個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