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經濟復甦應寄希望於國內需求
香港《南華早報》6月23日文章,原題:為什麼中國不能把促進經濟復甦的希望寄託在國際需求上 中國的復甦之路不會像許多人想象的那麼簡單。由於國內需求的強勁反彈,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可能出現反彈。問題是這種反彈是否是可持續的。
隨着北京準備應對全球經濟衰退、不斷上升的(貿易)保護主義、持續的疫情風險、新興市場債務危機、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等,它將需要通過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撐國內經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6月的預測讓人感到沮喪,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下跌7.6%。由於全球經濟面臨更強的逆風,美國、歐洲和日本在2020年可能最終都是兩位數的負增長。
這傳遞出的信息是明確的:中國需要忘掉出口拉動型的復甦,轉而在國內尋求經濟增長。這意味着中國需要推出比迄今為止更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做出更大的貨幣努力,意味着更大的赤字開支、更大的預算赤字和發行更多的政府債券。還需要更低的利率、更寬鬆的借貸條件和更大的國內債務。現在是非常時期,需要採取特殊措施,北京不應迴避大膽的決策。
中國經濟很容易就能使年增長率達到6%至7%,但是隻有通過更大的國內刺激措施才能實現。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兩位數的貨幣增長和高於通貨膨脹率的政府支出來增強消費者樂觀情緒,提振商業信心和提升國內增長潛力。
改善同華盛頓的貿易關係將有助於促進出口,但是現在北京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確保國內的可持續復甦。(作者大衞·布朗,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