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個億獎金壘起“現金牆”!昔日“壕”門鋼鐵業過起苦日子:降薪、死守1元“退市紅線”……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記 者丨董鵬
編 輯丨李新江
導讀:整個鋼鐵業又過起了苦日子。
包鋼股份股價逼近1元“退市紅線”,迫不得已拋出了至多40億元的增持計劃。馬鋼股份分流安置員工。方大特鋼旗下公司的“現金牆”也在縮水,尤其是普通員工層面。
這與疫情對終端需求的衝擊影響有關,而歸根到底,還是週期波動使然。
幾個億壘起一堵“現金牆”的日子,讓很多人懷念。
“獎金、補貼都不發了,説是要等到好的時候再發。”同一個行業,一家國有鋼企的基層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反饋的消息顯示。
在2019年行業景氣度下滑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又疊加了疫情對終端需求的衝擊,整個鋼鐵業又過起了苦日子。
五一節前,馬鋼股份曾發佈公告,公司收到了馬鞍山財政局的1.23億元補助,補助項目為“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費用款”。
包鋼股份也是受到了行業下滑、自身股本過於龐大的“技術性因素”影響,股價逼近1元“退市紅線”,迫不得已拋出了至多40億元的增持計劃。
歸根到底,還是週期波動使然。
2016年以來的上升週期結束,並於2018年四季度見頂後,已無更多利好因素支撐過高的鋼價,行業隨之陷入低迷,似難以避免。
昔日“壕”門今何在
方大特鋼,公司實控人方威,是行業內最捨得砸錢的老闆,此前更因壘起數億“現金牆”為員工發紅包,走紅網絡。
這份“底氣”,就來自於方大常年位居行業第一的噸鋼盈利能力,加上彈簧扁鋼、汽車板簧貢獻一定收入,其經營穩定性高於其他企業。
可是,單個公司的經營能力即便再突出,也是無法完全對沖行業下滑風險的。
今年一季度,方大特鋼營收下滑19.12%,歸母利潤2.71億元,同比下滑42.3%。
而在歷史高點的2018年三季度,該公司單季利潤一度超過10億元。
這是行業因素所致,在方大特鋼2019年154億元的收入構成中,有76億元收入來自螺紋鋼、31億元來自線材。
“今年一季度的情況是,需求啓動晚於往年,礦石價格又同比出現10%的上漲,兩頭擠壓使得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5月8日表示。
她提供的數據顯示,包括螺紋在內的7大主要鋼材品種,今年一季度主要鋼企下滑,實現增長的鋼企增幅也多在個位數。
週期拉長來看,整個行業是從2018年見頂後,薪酬待遇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據統計,上述35家鋼企中,有17家2019年應付職工薪酬出現下降。
方大特鋼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應付職工薪酬為5132.7萬元,2018年同期為1.62億元。
方大旗下公司的“現金牆”也在縮水,尤其是普通員工層面。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今年1月發佈紅包時,方大旗下的北方重工普通員工現金紅包為5000元,東北製藥1萬元,天津一商1萬元。
而在2017年石墨電極飆漲,以及動輒一年數十億淨利潤的時候,方大炭素、方大特鋼的年終紅包曾一度達到5萬元和3萬元。
不過,方大特鋼的管理層仍然拿着全行業,甚至是全A股最高的薪酬。
2019年,該公司原董事長謝飛鳴年薪4122萬元,另有5名董事及原董事年薪超過1000萬元,2018年此人年薪為3169.7萬元。
方大炭素的董事長黨錫江在2018年領取4077萬年薪後,2019年則大幅減少至65.7萬元。
離崗休息和自主創業
五一節後,行業內還傳出一份馬鋼股份《關於員工與企業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離崗休息和自主創業等政策通知》,一度引發外界對鋼企裁員的猜疑。
反觀公司業績,馬鋼股份卻是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最為突出的上市鋼企。
當期淨利潤達3.77億元,同比增長350.7%,又何至於大規模裁員?
上述文件指出,減員是為了暢通員工轉型發展通道,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減員分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離崗休息和自主創業三個類別。
與馬鋼股份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連續工齡滿25年的在崗員工可以申請協解,協解員工可以得到馬鞍山市5倍年社平工資經濟補償金,若員工月平均工資高於馬鞍山市月平均工資3倍,按市月平均工資3倍支付經濟補償,支付經濟補償的最高年限為12年。
為鼓勵員工協解,馬鋼股份還針對協解辦理月份不同,發放不同的就業補貼,如5月即辦理了協解員工,馬鋼股份將一次性發放5萬元的就業補貼,該補貼隨時間延長而逐步減少,至2020年12月就業補貼標準降至2萬元。
員工還可以選擇辦理離崗休息和自主創業。其中連續在企業工作10年及以上的,可以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人員待遇為馬鋼股份只繳納社保和公積金,不再支付任何其他薪酬,期限為兩年,協議到期後,馬鋼股份解除勞動合同,不支付補償金。
對此馬鋼股份宣傳部人士5月8日向記者核實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並回應稱,“分流安置,是公司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進行的,畢竟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4月29日,馬鋼股份亦曾公告,公司收到由馬鞍山財政局下發的1.23億元財政補貼,補貼項目為“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費用款”。
回查歷史公告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均獲得了類似補助,如2017年由去產能專項獎補資金髮放的1.7億元,以及2018年、2019年計入營業外收入的1.55億元和1.76億元。
所以,馬鋼股份此次員工分流與行業景氣度變化關係不大,屬於對以往常規動作的延續而已。
雖然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已經無法與過往的頂點相比,如2018年三季度單季超過20億元的利潤規模,但是好在行業尚未進入盈虧平衡線以下。
1元“警戒線”尷尬
與方大、馬鋼相比,包鋼股份的情況不是很樂觀。
今年一季度包鋼股份出現了3.24億元的虧損。
二級市場表現更為慘烈,2018年三季度是行業利潤規模的頂峯,但是包鋼股份早在2017年三季度時就已見頂回落。
“一跌就是三年。”一位業內人士感慨。
包鋼股份股價從3.15元的高點跌至1元附近,4月29日還曾一度創下1.04元的新低。
而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如果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則觸及終止上市情形。
5月6日晚間,包鋼股份公告,控股股東包鋼集團計劃於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金額不低於20億元、不高於40億元。
要知道,當前包鋼股份總市值尚不過500億元,20億至40億元的增持金額相當於可以增持上市公司4%到8%的股份,力度已經比較可觀。
結果,護盤效果卻不十分理想,5月7日小幅反彈後,5月8日再次轉跌。究其原因,既有行業和公司因素,也有部分股本方面的“技術性問題”。
首先,一季度鋼材價格同比回落,全行業噸鋼生產利潤走低。相比於沿海鋼企,包鋼成本端的優勢在焦炭,但是今年一季度焦炭價格連續下跌,礦石成本卻出現明顯回升,疊加較高的運費支出,進而對內陸鋼企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包鋼股份擁有35家上市鋼企中最高的股本數量,總股本超過455億股,相當於是寶鋼股份的兩倍水平。
過高的股本,使得公司每股收益水平被大幅攤薄,即便按照2017年超過20億元的利潤規模測算,其每股收益也僅有0.045元,這能夠為公司股價帶來支撐?
更何況,公司從2019年四季度單季淨利潤便已經轉為虧損,並一直延續至今年一季度。
這是一個老問題,包鋼股份也在着手解決。
今年2020年3月23日,公司便實施了首次回購,此前公司計劃回購規模為1億至2億元。至4月30日,該公司已回購4998萬元。
反觀公司最新市值為511億元,至多2億元的回購又能解決多大問題?為何不在2017年、2018年盈利能力高漲的時候展開回購?
截至2019年末,包鋼股份賬面上仍有58.85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若近期控股股東這份至多40億元的增持計劃仍不起效,會有什麼其他動作?